翻新时间:2023-08-16
《生命生命》教后反思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近了真实的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而彻底领悟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这种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们要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坚实!
最后想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参与的广度与参与的人次之间的关系。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与学生的参与深度的关系。
3、教师指导的时机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之间的关系。
4、课堂所提问题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影响参与的因素有许多,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每个人的课堂都能精彩纷呈,让我们都来享受充满活力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 校园的早晨
- 校园一角
- 花蝴蝶和小蜜蜂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秋天
- 我们的校园
- 我爱我家
- 日记一则
- 大雾的早晨
- 学 溜 冰
- 妈妈的爱
- 秋天
- 妈妈的手
- 橱柜里的餐具
- 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 茶的力量——浅谈中国茶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 官员腐败的文化传统溯源
- 论宪法的权威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宪法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政的德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教育——修身
- 孤独·疏离·悬置
-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 《礼记·月令》与古代自然法思想
- 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威尼斯的小艇》练习设计之一
- 《麦哨》教学设计B
- 《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与评析(1)
- 《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回忆录
- 《我不是最弱小的》
- 《火车的故事》朗读感悟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 《穷人》读写结合教学及评析
-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案
- 《詹天佑》导读
- 《威尼斯的小艇》综合资料
- 《梅花魂》导读
- 《珍珠鸟》(第二教时)
- 《黄山奇石》教学片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