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花的勇气》教学杂谈

《花的勇气》教学杂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花的勇气》教学杂谈

〖荆棘花开──杭州拱宸桥小学与诸暨暨阳小学“手牵手”联谊活动〗

4月3日下午,在王崧舟校长的带领下,与拱宸桥小学的章汉平书记、邵宏峰校长、顾斌潮主任以及“双名工作室”的7位学员,来到了西施的故里诸暨。年本次出行的目的是参加拱宸桥小学与暨阳小学两校结队子联谊活动。暨阳小学现有51个教学班,学生2900多人,教师120多名。4月4日上午听了三节课:语文、数学、英语,下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由工作室学员进行评课,而后由王崧舟校长做总的点评。他说: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修炼成语文,眼睛是语文的眼睛,耳朵是语文的耳朵,你的一切都是语文。在数学中也有很多语文现象,跟老师本身的素养是密不可分的。

王崧舟的三点思考:

1、语文学习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的外延一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要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语文老师一定要树立起大语文,环境语文,隐性语文的意识。有的教师把课外阅读更解为课堂以外的阅读,这是不正确的;我同意一个说法,就是课外阅读是课本以外的阅读,同样需要学习,需要评价,需要考核。

2、教师的言语素养不是语文教师的专业,而是一切教师的专业,是一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孔子说道不远人就是这个道理,一切优秀的学科教师都是言语素养非常高的人。有的人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就可以不强调教师的讲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课程的核心理念不是要不要讲的问题,而是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有的教师能把抽象的知识讲的活灵活现,而有的教师一讲课学生就不愿听,这要看你的言语是否有魅力,是否有感染力,是否有生命力。

3、冯骥才的《花的勇气》在教材中是一篇略读课文,周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样板:确立一条主线,寻找到有效的突破点,把次要的无用的通通排除掉。

王崧舟校长的两点质疑:

1、主线是读者二度加工后的产物,冯骥才的这篇文章的主线是勇气吗?从表面看似乎是,课题是勇气,结尾回到勇气,首尾呼应,中间以花的勇气进行建构。但这是假象,如果这样理解,是仅仅停留在道德观的层面。但我们要从生命观的角度去掌握,那就是“生命的意味──顽强的生命力”。

2、真正的主线在哪里呢?如果对文章的解读只停留在表面上,哪就不是语文课,语文学习的核心是“情”,一切境语皆情语。作者对小花顽强生命力的震撼才是文章真正的主线。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抓住“主线”,怎样抓?唯一的做法就是“文本细读”。

一语中的,掌声四起。如果没有王老师的指点,当时听评课的老师不下70位,都把目标锁定在“勇气”上,但经他一点都豁然开朗。都对王校长文本解读的能力肃然起敬了。他最后指出,文本解读和文本细读能力是语文老师的真功夫,是看家的本领,现有语文教学的问题80%出在教什么上,20%出在怎样教上,但我们的老师往往犯了一个舍重就轻的做法:放在20%上,怎样去教。而课的失败80%又出在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上。

〖用心感受文本,构建精致语文课堂──记5月17日语文片教研活动〗

5月17日下午,语文片教研活动在求是星洲小学拉开了帷幕。空中飘洒着蒙蒙细雨,似乎注定这次的教研将充满精致优美的体悟。

宗璞的《绿》是一篇细腻又不失力度的美文。文三嘉绿苑小学的徐晨玺老师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把孩子们带进了西湖浓浓的绿意中。教学过程中,徐老师深入挖掘教材,引发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感悟。同时仔细地揣摩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更深的体认。绿的灵动的美感和茁壮的生命力充满了人文关怀。

而求是(星洲)小学的施青芳老师在执教《花的勇气》一文时则充分展现了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唯美的画面,富有渲染力的语言,恰倒好处的评价,水到渠成的指导,一切都充满了和谐的美感。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和作者一起落寞,一起惊讶,一起失望,一起感叹,每一次的朗读都激起了强烈的情感波动。而在最后,孩子们走出情境,体会到了“花的勇气”之所在。在这堂课上,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经历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王国维先生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因此,这堂课也就随之拥有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思”的韵味。

在另一个会场上,来自求是小学的蔡慧敏老师和来自文三嘉绿苑小学的白琴亚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两堂语文课同样充满人情感悟。你有通过“一面五星红旗”表达的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我有借助“一碗馄饨”和“妈妈的帐单”感悟的对母亲的浓浓的情,两位老师凭着他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带着孩子在语文这个充满语言魅力和真情感悟的课堂上,通过对文本的层层剖析,一步步感悟文字背后的深情,在感受文字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爱国和母爱的深刻理解。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对这几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怎样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上好一堂平平常常的语文课,怎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增强对语文的感悟,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几堂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的平台。而特级教师唐淑华老师结合课例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并重的思考,让每一位在场的老师在受益非浅的同时也思索着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贯彻和实践。

〖文新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使用辅导〗

本册中有许多原高年级的课文被安排进来,如:《桂林山水》、《小珊迪》、《趵突泉》、《黄继光》、《可爱的草塘》等,有的还成为了选读文章。此外,还新选进了许多文章,如《麦哨》、《自然之道》、《花的勇气》等。为此,可能让老师们觉得教材难度大了。其实换个角度想,课文只是学习的载体,媒介,教学应依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而定位,这些课文在教学处理上也要符合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注意不拔高使用,根据单元学习重点合理把握。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如《花的勇气》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作者的心情为什么由“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呢?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词表现作者的心情,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我认为这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很失望,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学生动情地朗读:“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学生各抒已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从广告中学到了语文
走过四季
走过四季
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
走过四季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拒绝自然
感受自然作文
绿,生命的颜色
走过四季
心中的美景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走过四季
心中的美景
感受自然_秋天篇
党政公文
怎样为领导起草讲话稿
提纲的写作及范文
公文通知格式
自然基金申请书的写作指导
试谈考察报告的写作要领
呈请性公文的请示及范例
学校工作表现证明
高中生写作文的技巧
入党志愿书填写说明
会议主持词基本写法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办法写作技巧
文秘写作人员在写作选题上应做到“四求”
公告详细解说与写法指点
毕业论文的写作
以信息化破解项目管控的难题
建筑施工程序歌谣
装修注意事项
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AA某住宅楼挖孔桩施工合同纠纷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如何写施工日志
拆除方案
浅谈建筑外墙保温设计与施工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符合哪些条件才能进行商品房销售?
浅谈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砖砌体裂缝的防治
土方作业雨季、冬季、夜间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钢筋悬挂式定位法施工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总结
现代建筑物加固技术概述
大体积泵送混凝土在高温、远距离运输条件下的施工实例
《绝招》 教案讲义1
《可贵的沉默》 作者简介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2
《可贵的沉默》 范文习作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2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1
《绝招》 教案讲义2
《绝招》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意思
《七颗钻石》教案讲义3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1
《绝招》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可贵的沉默》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可贵的沉默》 教师语录
《七颗钻石》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