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启发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结果?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预习课文知道的。

师: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生:伽利略。

师:今天,我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出这个结论?

二、默读课文引路

1、按课后作业第2题给课文分几段?

2、哪一题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自然段?

3、哪一题揭示了全文的线索?

三、讲解课文导学

1、课文难点释疑:

师:伽利略的怀疑有根据吗?课文中怎么说的?

生:他的怀疑有根据。课文中这样说的……(略)

师:这段话中的两个“如果……就……”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伽利略通过假设推出两个结论,也就是两点根据。

师:第一个结论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结论的意思是:1磅重的铁球拖住了10磅重的铁球,使捆在一起的两个铁球落下的速度减慢。

师:为什么会减慢呢?请说具体一点。

生:……(没有回答)

师:(用两个铁球边演示边解释)因为1磅重的铁球拖住的力是向上拽的,就等于10磅重的铁球减轻了1磅重量。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减轻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这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10-1=9,9<10,还可以用图来表示:

第二种假设与第一种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种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师:那么得出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生:落下的速度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师:用图可以这样表示: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生:(上黑板书写)10+1=11,11>10

师:能仿照第一个结论说说道理吗?

生:因为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铁球本身的重量就增加了1磅。用亚里斯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增加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师:你对这两个结论有什么看法?

生:两个结论正好相反,是矛盾的,说不通。

2、课文重点设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对照课文第四段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塔下的人们在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的沸腾场面。

生: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

生:大家会把帽子抛向空中。

生:有人会吹起口哨。

生:许多人会互相拥抱。

生:人们会跳起欢乐的舞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想象有根据吗?

生:我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外国人就是这样。

生:我在电视台播放的体育节目里,看到外国的足球迷就是这样。

生:外国的书籍里描写的也是这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根据很多。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站在54.5米高的塔顶上的伽利略此时此刻会怎样呢?

生:他会激动地跳起来,挥动双臂。

生:他会大声地喊:“我成功了!……”

生:他肯定会热泪盈眶。

生:他可能会飞跑下塔,来到人群中间。

师:同学们想象得多么具体。现在,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公开试验,亲身体验一下好吗?谁愿意当伽利略,请上讲台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进入角色。(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公开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伽利略”要注意两个铁球同一高度同时脱手,“塔下的观众”要身临其境。现在开始,一、二、三!

生:啊!……(“塔下的观众”的呼喊声异常热烈)

生:我成功了!(“伽利略”兴奋地站在凳子上举起双臂)

3、总结课文铺导:

师:(挂出小黑板)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生:本文叙述了青年时代的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说的“铁球的轻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同”这句话产生了怀疑,通过分析和试验,并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验证,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的故事,表现了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坚持科学实践的精神。

师:这道填空题中,哪些话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生:(小黑板画出)本文叙述了……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的故事。

师:没有画线的部分是什么?

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作者表达的感情。

师:看了这道填空题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觉得跟中心思想差不多,但不完全一样。

师:哪一部分不完全一样?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可以简炼一点。

师:你试一试行吗?

生:本文叙述了青年时代的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说的一句话产生了怀疑,并通过分析和多次试验,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的故事。

师:说得不错。只要像伽利略那样善于思考,多加练习,就能把中心思想概括好。

【点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精神,为生活在今日中国的儿童所深深感动和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章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章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要求,设计教法

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前,章老师就明确宣布:学习这课,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结论。由于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章老师又针对本文的特点,别出心裁地把“习题训练法”和“情境提示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以课后的习题为纲,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章老师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率很高。

三、精讲多练,点拨疑难

对于未学过物理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便是本课的重点,而“亚里斯多德推出两个互为相反的结论”则成了学生迷惑不解的疑难问题。章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是包办代替地满堂灌,而是以深入浅出的点拨释疑、精讲多练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突破重、难点,他除了实物演示,还运用图示、简单的算式和学生熟悉的数学语言来加深理解。在让学生上台进行实物演示练习时,他又巧妙地把大家引入创设的情境之中,进入角色,变成课文中的人物,展开想象的翅膀,使重、难点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

四、教给学法,培养能力

章老师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中,不论是习题训练,入情入境,还是板演图示,实物演示,他总是先作示范,讲清知识教给方法,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模仿着学。再针对重、难点给以帮助、指点,起到扶的作用,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学,形成了由教到扶再到放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智能步步提高,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章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犹如一位高明的教练领着一批运动员进行训练。在他的引导、指点下,学生能紧紧围绕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快乐地动脑、动口、动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章老师在“导”字上下的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我的小猫咪
我发现了野鹿
永别了,小金鱼们
鹦鹉
永别了,亲爱的拉拉
我家的猫宝
我喜爱的小鸽子
姑姑家的小黑和小白
可爱的小猫
有趣的鹦鹉
老虎
可爱的小猫咪
我心爱的黄骠马
虎妞
谈人力资源会计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运用(1)论文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1)论文
探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实施对策(1)论文
探讨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1)论文
浅析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1)论文
浅论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探讨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策(1)论文
普高培养舞蹈人才的实践
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论文
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影响论述
论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1)论文
对人力资源配置中信息不对称的思考(1)论文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谈舞蹈教育中学生美感培育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诗情 秋韵――人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的画》
与诗人“心灵”的相会——《静夜思》教学案例
趣中求实 趣中求新——《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学生充分参与 教师适度引导——《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激活学生的心——《阳光》教学片段评析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你为小树做了什么?——《爷爷和小树》课堂教学片段与反思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四季》教学设计之五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评析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