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三“劝”一“跑”──《扁鹊治病》教学故事
第三节课是语文课,将要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趁着学生第二节课到室外上体育课之机,我早早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越来越大的“劝”字和一个“跑”字,如下:
劝
劝
劝
跑。
第二节课下了,同学们满头大汗地陆续回到了教室,我赶快装作回办公室拿教具与他们“擦肩而过”,其实却在暗中留意他们的表现:只见张慧等几个平时不大作声的女孩先注意到了黑板上的几个字,她们没有出声,边看黑板边向自己的座位走去,由于没顾得上看路,张慧差点被伸出的桌腿绊倒了。紧接着,快言快语的张之晗发现了,“这是干什么喽!”他盯着这几个字发话后,议论声便此起彼伏,“怎么写三个‘劝’字,还有一个‘跑’字呢?”“这是梁老师写的吧!”……此时,我明白,下一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在不经意间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终于到了第三节课时间,“上课”“起立”师生问候刚完毕,最没有“纪律观念”的左一夫不举手就发话了,“梁老师,您怎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劝’字,还有一个‘跑’字”我故作惊讶装,激励并推波助澜道:“你发现了问题,不错啊,爱动脑筋,干脆老师给你们的几分钟时间,看看你们还能就这几个字提出哪些问题”话音刚落,学生的小手如树林般高高举起。“梁老师,您怎么只写‘劝’和‘跑’,不写别的字”“怎么写三个‘劝’字,而只写一个‘跑’字”“为什么劝字不写一样大,而是从小变大”……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一股脑儿全抛出来了。
我知道,是时候了,于是,话锋一转,说道:“你们真会提问啊,梁老师都差点被你们的问题淹没了,老师想说,会提问质疑的同学是聪明的同学,老师还想说,提出问题后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同学是更加聪明的同学,你们想做这样的同学吗?”“想──”响亮的回答声冲破门窗传得很远很远。“可是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中,你们找找看吧!”一声令下,学生胀红着小脸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看着他们,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提着小篮拾贝壳的孩子,他们在找寻,他们在比较,他们在嬉戏,他们在欢笑……
“老师,我知道了”“我也知道了”我被他们唤醒了。
“说说吧!”
“因为蔡桓公生病了,扁鹊三次劝他,所以梁老师写了三个‘劝’字。”
“我还知道蔡恒公不听劝告,最后扁鹊发现他的病无法医治,就不再劝他,但又怕蔡恒公责怪自己治不好病,于是提前跑到蔡国去了,所以梁老师写了一个‘跑’字。”
“那为什么三个‘劝’字越写越大呢?”
“这个我知道”,一向沉稳而又爱动脑筋的任浪终于忍不住了,“因为蔡桓公的病越来越厉害,扁鹊越来越着急,也是越来越努力地劝他治病,所以三个‘劝’字越来越大!”
“从哪儿可以看出蔡桓公的病越来严重。另外,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觉到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是越来越着急地劝告吗?”
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重点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对话中有序地展开着,“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帮助,不能掩饰自己的错误缺点,不要讳病忌治”这一寓意的揭示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中顺利地得出了。
当学生或扮蔡桓公或扮扁鹊,兴趣盎然地分角色朗读,表演时,我在心中暗暗地感慨,谁说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谁说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没有创意,只要为师者,巧设教学环节,他们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就是一个个等待点燃的火炬!我要为此而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某公司技术总工述职报告
- 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
-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
- 土建工程师述职报告
- 煤矿通风技术员述职报告
- 2010年度工程总监述职报告
- 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
- 建筑工程项目部经理述职报告
- 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年终述职报告
- 助理工程师转正申请
- 工程部文员转正申请书
- 物业公司项目经理转正工作总结
- 工程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 建筑工程师述职报告
- 总监理工程师2010年个人述职报告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路旁的橡树
-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①
-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二)
-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
-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一)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花种
-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