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对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的思考与疑问

对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的思考与疑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对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的思考与疑问

在备课时,我发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窃读记》中第三自然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其中,我对“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的“挤”字产生了疑问,从大人的腋下怎么会挤呢?难道大人的腋下也站了很多人,并且“大人的腋下”一定是小人,那小人怎样读书呢?就小学生而言,他们一定不愿在大人的腋下站着读书。

后来在上语文课时,我又演示了一遍,学生弯着腰,埋着头,从我的腋下钻过去。学生还在我的腋下站着,感觉根本不舒服,更不用说读书。经过演示,学生用“钻”字代替“挤”字。“钻”字在文中更贴切,更形象生动。与后面的“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的“挤”也不重复,突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良苦。既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又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随后,我翻阅了上两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文中是“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两相对比,是印刷出了问题,还是编辑改换了用词,都无从可知。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在后来的备课中,我又发现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梅花魂》中第四自然段“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其中,上两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文中均为: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从文章内容看,是不是编辑修改了原文,由原来的“唐山”改为“中国”。

但我认为原文: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更为妥帖,符合当时人物的语言,理由如下:

首先从人物语言要生活化来说,人物的对话更直接,更明白。文中的“莺儿”年龄还小,妈妈说“我们要回唐山去!”直接告诉我们要去的地方,或许,在平时家庭的交谈中,漂泊在异乡的他们,会常常提起故乡,使“莺儿”了解他们家的根在唐山。天长日久,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其次是从词的概念大小来说,“唐山”和“中国”是种属关系,唐山的概念小,中国的概念大,“我们要回中国”与后面文中的“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其中“中国”和“祖国”是并集关系,所以“我们要回唐山去”更为准确!

第三是从上下文内容联系来说,“我们要回唐山去”的原因,是因为“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如果一开始就说“要回中国去”,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概念上不容易接受。文中莺儿提出“干嘛要回去呢?”就说明在莺儿的脑海里还没有这样的一个概念。直到妈妈告诉莺儿后,才使莺儿知道“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鉴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原文“我们要回唐山去!”语言更人物化,语言更生活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操场上
吹出来的精彩
一次有趣的实验
巴掌没有落下来
记一次跳绳比赛
快乐的一天
无锡汤包
做游戏
神秘的画
难忘的添鼻子游戏
第一次炒菜
我去新华书店
刺激的游戏——击鼓传花
修路
钓龙虾
浅谈加快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班主任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学校公民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工科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探讨
关于教师职业成熟度的意义、标准及促进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谈学习领域的新发展:移动学习
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分析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
浅谈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论维吾尔族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矫治对策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将相和》教学片断
《将相和》教学片断评析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教学实录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将相和》案例反思
《将相和》教学后记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将相和》教学片断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