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窃读记》有感
翻新时间:2023-04-11
教《窃读记》有感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写的。她早年在台湾,后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上小学期间,她家境贫寒,买不起书,而又酷爱读书,于是就有了“窃读”的经过。
讲这课时我先从课题入手,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学生读了课题自然明白就是偷着读书。那么这里面有什么样的窃读经历呢,从题目引入下文,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弄懂主要意思。
接着我让学生汇报,“窃读”中发生了哪些小故事,讲讲看。学生踊跃发言:她放学后,匆匆赶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中读书;她从一个书店转入另一个书店接着读;她利用下雨天不出去窃读。我又让学生看图品味她的心理:那样一个小孩子,身无分文,却贪婪地读书,为什么?我再让孩子品读好句:“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又喜又怕的心情,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在拓展这课时,我补充了课外知识。“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带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出集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
给学生讲这些补充材料是让学生理解成年后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报答了家庭和社会,创造了财富。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实际谈感想,写读书笔记,许多同学用对比的手法跟林海音比童年,说现在有书看,可以上网,学校条件这么好,但从未体验过“窃读”的滋味。回想起来太不用功了,也不珍惜时间,学了这课要向林海音学习,把时间用在读书上,有的同学还买了《论语》拿给我看。
不足之处,在体会人物情感方面讲得不是很透,学生在这方面也没能好好挖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养的小乌龟
- 我的理想
- 大扫除
- 大扫除
-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 家乡的山
- 愉快的国庆节
- 母亲节
- 秋天
- “讨厌”的老爸
- 洗碗
- 夜晚的故事
- 我
- 我心爱的老师
- 我的换牙史
- 高考话题作文的内容预测
- 欲成新词先赋情
-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 论教学布白的艺术
- 物理教学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 小议“每日三分钟说英语”
- 步入人文,走进生活——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学观的转变
- 语文教育呼唤语文素质的回归
- 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解题指要
- 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励
- 课改需有“猎豹”精神
-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学生作文的伪“个性”
- 《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
-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 《寡人之于国也》多音字辨析
- 《寡人之于国也》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 《寡人之于国也》生字注音
-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