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窃读记》有感
翻新时间:2023-04-11
教《窃读记》有感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写的。她早年在台湾,后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上小学期间,她家境贫寒,买不起书,而又酷爱读书,于是就有了“窃读”的经过。
讲这课时我先从课题入手,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学生读了课题自然明白就是偷着读书。那么这里面有什么样的窃读经历呢,从题目引入下文,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弄懂主要意思。
接着我让学生汇报,“窃读”中发生了哪些小故事,讲讲看。学生踊跃发言:她放学后,匆匆赶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中读书;她从一个书店转入另一个书店接着读;她利用下雨天不出去窃读。我又让学生看图品味她的心理:那样一个小孩子,身无分文,却贪婪地读书,为什么?我再让孩子品读好句:“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又喜又怕的心情,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在拓展这课时,我补充了课外知识。“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带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出集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
给学生讲这些补充材料是让学生理解成年后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报答了家庭和社会,创造了财富。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实际谈感想,写读书笔记,许多同学用对比的手法跟林海音比童年,说现在有书看,可以上网,学校条件这么好,但从未体验过“窃读”的滋味。回想起来太不用功了,也不珍惜时间,学了这课要向林海音学习,把时间用在读书上,有的同学还买了《论语》拿给我看。
不足之处,在体会人物情感方面讲得不是很透,学生在这方面也没能好好挖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秋风是什么颜色的
- 开学第一天
- 供电局的夏夜广场
- 自由
- 看奥运开幕
- 理发
- 游芦芽山
- 美丽的愿望
- 奥运结束
- 中国真棒
- 铅笔
- 瓷猪
- 文具盒
- 论功夫不负有心人
- 洗红领巾
- 浅谈我国傍名牌现象(1)
- 工科院校增强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几点思考
- 关于卫校护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 浅谈班主任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 浅谈新形势下体育教师素质的缺失及补救措施
- 对循环经济与和谐发展的研究(1)
- 融资融券业务浅析
- 浅析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
- 吉林省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现状与提高能力对策研究(1)
- 变换角色,演好育人这出戏
- 小议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发展带来的机遇
- 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 新政治经济学与交易费用经济学(1)
- 邓小平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
- 诱思质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的教学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教学评析之一
-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之一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小白兔和小灰兔》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画》综合资料
- 《乌鸦喝水》
-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