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7

《秋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观察诗中插图,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4、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5、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秋风

欲作书

意万重

恐不尽

又开封

【教后反思】

《秋思》是人教实验版第九册第六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这三首诗都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前一首诗《泊船瓜洲》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进行这首诗的学习时,教学设计的思想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依靠自己的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想象诗境,体味诗情之上。

诗歌是讲求意境的,而古诗更有语言高度精炼概括的特点,思维跳跃,因此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通过设身处地想象来体味诗人的情感。如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不可见的,那么作者见到的是什么?引导想象诗外之境,从而感悟到正是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本课的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结构比较完整,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但是课堂气氛仍然不够活跃,没有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教者说得过多,学生说得不够,在启发引导上花了较多的时间,以至于拓展环节──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没有能够当堂完成,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由此,在本班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仍然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多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心情
妈妈的爱
校园的那株紫藤树
如诗的春天
我的烦恼
施州大桥
梅花
我的痛苦
可以增加知识的小游戏
第一次洗碗
难忘的早读
紧张的英语竞赛
熊猫
我学会了溜冰
第一次做家务
试论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
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探究我国体育理论在建设中的任务
关于网上学习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校园金融信息化与高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学习历程档案与生涯辅导——以生涯辅导功能化为路径
浅谈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
浅谈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探折
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
浅析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浅议内蒙古自治区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月球之谜》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太阳》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案
《太阳是大家的》教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去年的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一面五星红旗》教案
《果园机器人》教案
《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夸父追日》教案
《女娲补天》教案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