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7
《秋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观察诗中插图,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4、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5、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秋风
欲作书
意万重
恐不尽
又开封
【教后反思】
《秋思》是人教实验版第九册第六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这三首诗都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前一首诗《泊船瓜洲》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进行这首诗的学习时,教学设计的思想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依靠自己的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想象诗境,体味诗情之上。
诗歌是讲求意境的,而古诗更有语言高度精炼概括的特点,思维跳跃,因此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通过设身处地想象来体味诗人的情感。如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不可见的,那么作者见到的是什么?引导想象诗外之境,从而感悟到正是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本课的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结构比较完整,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但是课堂气氛仍然不够活跃,没有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教者说得过多,学生说得不够,在启发引导上花了较多的时间,以至于拓展环节──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没有能够当堂完成,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由此,在本班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仍然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多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包馄饨
- 这件事我做成了
- 我的伙伴
- 小狗玩虫
- 圆明园
- 我的作业本为什么这么脏?
- 快乐的一天
- 爱家乡
- 第一次拔牙
- 爱发火的妈妈
- 我的爸爸
- 苏绣
- 第一次坐飞机
- 世界遗产--兵马俑
-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析
- 浅谈当代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初探
- 浅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在校高年级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
- 浅论学校体育学习评价发展方向
- 浅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育人优势
- 职业决策理论的线索与趋势
- 论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
- 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 家庭背景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影响的实证分析
- 警察院校学生职业认知与职业价值观分析
- 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 浅谈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法律控制系统的研究分析
- 专升本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 浅谈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 曹禺生平
-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解读
- 窥一斑而知全豹,抓主干而舍枝叶──《窦娥冤》教学反思
- 《窦娥冤》教学杂谈
- “多元有界”:新课标下语文经典多元解读的基点──以《窦娥冤》为例
- 谈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兼谈《雷雨》的主题
- 谈《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的形象
- 那一堂《窦娥冤》是这样炼成的
- 戏剧文学
- 《雷雨》有关资料
- 一条图示,五项诠释──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关系
- 关于《雷雨》中的周朴园几点看法
- 此情可待成追忆──谈《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
- 《窦娥冤》教学的生成
- 伪善者周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