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谈王崧舟老师《长相思》教学观后感
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长相思》。虽然没有亲眼目睹过王崧舟老师的可课堂,但从这次张老师给我们所观看的录像中,我已体会到了,他的才情,他的智慧,呵他对新课标的体认和对作品的诗意解读,对这首词作了激情演绎。王崧舟老师通过巧妙的起、承、转、合,将短短的一堂课,短短的两句词,演绎得一波三折,波澜起伏而又荡气回肠!我们下面坐的新教师的心也随着课堂一起上此起彼伏。
王老师先从从王安石、张籍两位词家的乡愁切入,引发学生探寻本课纳兰词中的离愁别恨,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最适切,也是最“诗意”的。之后,深谙反复诵读乃古诗词研习之道的王老师祭出了“朗读”的法宝,学生由读准字音开始,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终于不仅读出了“味道和感觉”,也在读中感知了词的大意。
接着我们就听到读,其实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在读中感悟之后又须静思默想。诵读过后,王老师的导读策略转为让学生“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大概在讲什么意思”。由“非常思念家乡”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的叩问,这是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轻巧而精准的“点击”,学生又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幽怨哀愁。其间,教师随机点拨和深情范读则又对特定场景作了的强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然后的一幕是“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教师突转话锋,让学生瞬间进入“心系故园”的“追忆逝水年华”中。在舒缓的《琵琶语》的伴奏衬垫下,学生先是融情想象,继而激越表达。由此,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惨烈,与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揣测到,在纳兰性德的妻子心中,定会有深情的呼唤:“寻你寻你,千呼万唤;念你念你,魂牵心动;深深的爱、绵绵的情,都化作云潮,化作云潮汹涌!”
在整个课堂中,我感觉最经典的一幕是:“读到现在为止,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教师这一发话,勾起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而相机呈现的词人征途所作《菩萨蛮》中的两句话,又让学生能凭此而以词人的妻子、父亲、孩子等身份,与词人展开一场情景对话。在一唱三叹的回转反复中,学生体悟到了词人内心两难的矛盾冲突,知道了“身向榆关那畔行”并非“轻离别”,而是为了戍边卫疆、保家卫国。其实,对词人而言,“那秦时的明月、那汉时的风,是梦不是梦,望断了关山万千重!”
王老师抓住课题与课文内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题入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字字长相思,句句长相思,声声长相思,波澜起伏,荡气回肠,既理解了诗中的情,感受了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他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的确,“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则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作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于课文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涵,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题入手,可以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之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列车传情
- 乌龟
- 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 公园夜景
- 祖国在我心中
- 充满乐趣的课余生活
- 给王虹的回信
- 金鱼
- 我
- 秋
- 种花草的乐趣
- 家乡的变化
- 科学游戏
- 小狗乖乖
- 夏天的早晨
- 建设小学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 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活动方案
- 好习惯伴成长班队活动方案
- 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暨帮扶启动仪式活动策划方案
- 国家奖学金申请书
- 特色班级申请书
- 专项奖学金申请书
- 优秀会长申请书
- 离校申请书
- 家长开放日活动感言
-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
- 要求撤消记过的申请书
- 保险退保申请书
- 职工工伤认定申请书
- 保健品营销策划方案
- 论房地产营销中的市场细分
- 中国法律解释现代化构建_法学理论论文(1)
- 试论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以青岛啤酒为例
- 模仿变成创新是提升销量方法之一
- 如何培养好的经销商
- 试论宝菱重工在经济危机下的营销战略
- 古埃及法研究新探_法学理论论文(1)
- 试论Web2.0的网络口碑营销
- “赔命价”:一种规则的民族表达方式_法学理论论文(1)
- 求证判例_法学理论论文(1)
- 试析事件营销中的企业广告传播
- 博奕论视野下司法公信力初探_法学理论论文(1)
-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营销方法与技巧
- 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 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及其与社会盛衰之关联_法学理论论文(1)
- 《珍珠鸟》典型教案(初稿)
- 《珍珠鸟》课案
- 《珍珠鸟》教学重点突破策略
- 《珍珠鸟》随笔
- 《桂花雨》
- 《珍珠鸟》一课点评
- 《珍珠鸟》听后感
- 《珍珠鸟》赏读
- 《桂花雨》
- 《珍珠鸟》教学设计四
- 《桂花雨》
- 《珍珠鸟》教学设计一
- 《珍珠鸟》备课设想
- 《珍珠鸟》听后感
- 《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