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文坛女杰谢冰莹

文坛女杰谢冰莹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0

文坛女杰谢冰莹

谢冰莹、苏雪林、谢冰莹(冰心)三位女作家,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后都有其显著的成就。在这三位女作家中,谢冰莹的生活经历最为独特,她早年曾投笔从戎,作为一名女兵参加了北伐战争。在二十年代,有这样经历的男性作家亦不多见,女性作家恐怕也只有谢冰莹一人了。

在甜水里泡大

谢冰莹,原名谢鸣冈,字凤宝,又名谢杉,曾用笔名芷英、紫英、乡巴姥、英子、格雷、林娜、兰如、南芷、刘滢、无畏、碧云、小兵、芙英。湖南省新化县大同镇谢铎山人今属冷水江市。1906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五生。父亲是前清举人,信奉孔孟之道。为人谦恭、自律,家境富裕,做过30多年新化县立中学校长,被家乡人誉为“活字典”,在当地颇有声望。母亲干练贤淑,热心公益,但思想陈旧,是旧礼教、旧制度的拥护者。育有三男二女,冰莹是最小的女孩,深受父母的宠爱。

谢冰莹在年幼时,父亲就教她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史记》等书,故文史方面有扎实之基础。谢冰莹是个有男孩子气质的小女儿,对母亲强加于她的这一套封建礼教,从小便有反抗精神,经常予以抵制。

由于谢冰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视若掌上明珠,更因为家境富裕,她是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倔强的本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父母亲也拗不过她。为了上学读书,她曾绝食三天。12岁那年,她读完私塾,进了大同女校。13岁又转到新化县立女校,此时开始阅读新小说。

1921年夏,谢冰莹考取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这一年,谢冰莹15岁。
军旅生活

女师的国文老师是著名的翻译家李青崖,谢冰莹得到名师的点化,进步很快,作文尤受好评。这时,她的二哥在《通俗日报》任副刊编辑,对她不断予以鼓励,终于使她萌发了写作的念头。不久,她的处女作《刹那的印象》在长沙出版的《大公报》副刊上发表。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谢冰莹听从二哥的话,于是年冬天,毅然报考武汉中央政治军事学校第六期,编入女生部,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1927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从事政治宣传工作,她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完成了随笔式的《从军日记》,并将此文投到武汉《中央日报》,主笔孙伏园看了此文非常欣赏,很快就予以发表。作品见报后,立即震动文坛。林语堂先生随即把它译成英文,在《中央日报》英文版上连载。1928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单行本,后又相继有法、德、俄、日文本问世,引起罗曼·罗兰(RomanRolland)的注意,特地致函作者表示嘉许。

北伐战争结束后,女兵队解散,谢冰莹回到故乡,守旧的母亲仍要强迫她结婚,她四次抗婚,再次出走,只身离开家乡。最后她到了上海,住在亭子间里过着凄苦的日子,幸而得到孙伏园先生的帮助,得以卖文为生,作品散见于《时事新报》、《申报》副刊,一度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宇宙风》、《论语》等刊物上撰稿。后来,她进了上海艺术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还与陆晶清合编过《民国日报》副刊。第二年,她三哥到北平教书,来信鼓励她北上报考大学,她果真考进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同时在中学任教,一方面从事写作。

二次赴日本求学

这时,她在文坛已崭露头角,除出版了《从军日记》外,还有《前路》短篇小说集、《麓山集》散文集、《青年书信》书信集、《青年王国林》长篇小说等相继出版。靠了这些作品的稿酬,她第一次东渡日本留学。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她立即与同学组织抗日救国会,由此而被日方遣送回国。回国后仍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加入著作者协会,编辑副刊《妇女之光》。翌年,“一二八”炮火震撼淞沪,她辗转到厦门中学任教,是年冬回长沙,应赵家璧之约,闭门写作《一个女兵的自传》。1933年,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了她的三本书:短篇小说集《血流》、《伟大的女性》和散文集《我的学生生活》。

1935年她第二次赴日,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洋文学,开始翻译小说。1936年4月,溥仪访日,谢冰莹不去欢迎,日警借故将她逮捕,关了三个星期。出狱后回国,经上海,取道香港到桂林,任南宁高中语文教员,编辑《广西妇女》周刊。她的长篇传记《一个女兵的日记》上卷,后改《女兵自传》,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创作高峰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谢冰莹发起并组织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随军南下,从事救死扶伤和抗日宣传工作。她足迹遍及第一、三、五、六、十各大战区,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流域。在1937、1938两年间,她的新作不断问世。这些作品,有散文集《湖南的风》、《空中随笔》和报告文学《第五战区巡礼》、《新从军日记》、《在火线上》、《战士的手》等。1940年,谢冰莹告别战场,到西安主编《黄河》文艺月刊至1943年。这是当时西北地区仅有的一本纯文学刊物,在这期间,她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姐姐》、《梅子姑娘》、报告文学集《在日本狱中》以及《写给青年作家的信》和《抗战文选集》等。1943年夏,她离开西安转往成都,任职于制革学校,《黄河》遂停刊。

抗战胜利后,谢冰莹赴汉口任《和平日报》原《扫荡报》及《华中日报》副刊主编,还创办过一个托儿所。1946年,借资出版《女兵自传》中卷。不久,她应母校北平师大之聘,讲授《新文艺习作》。是年,《黄河》在北平复刊,她继续担任主编,到1948年应聘到台湾任教。在这几年中,她出版了散文集《生日》、小说散文集《冰莹创作选》、中篇小说《离婚》和长篇传记《女兵十年》。

1948年,谢冰莹应聘去了台湾,在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前身)任教国文和新文艺习作课程。同年,她创作了一部分镜头电影剧本《踩出来的路》,发表在《中央日报》副刊上。1956年,她拜慈航为师父,皈依佛教,法名“慈莹”。1957年,冰莹应聘到马来西亚教书,1960年重返台湾。后又赴菲律宾讲学,回台湾后继续在师大任教,并致力于儿童文学的研究和创作。长篇小说《红豆》(1954年)和《碧瑶之恋》(1956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973年,她定居美国旧金山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泳
第一次钓鱼
小胖减肥记
真麻烦
精彩的飞行表演
人蚁大战
校运会
第一次扫地
包饺子
愚人节
尴尬
“手拉手、心连心”活动
班级活动—跳大绳
今天我剃头
有趣的漂流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
浅析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山寨文化”
关于助学贷款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
浅谈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措施
浅谈职业资格认证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重要性
关于宋元时期广告的文化特征
解读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人教新目标“Go for it!”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于阅读模式给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龙”文化
简述推拿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
关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现实价值论析
浅谈学校基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谈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学美文,做“美人”──教学《草原》一得
《丝绸之路》读后感──“让书香美丽心灵”读书笔记
《草原》教学实录及评析
《丝绸之路》课文题解
《丝绸之路》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互动探究
《丝绸之路》疑点解析
《丝绸之路》学习目标
《丝绸之路》多音字组词
《丝绸之路》词语释义与应用
《丝绸之路》课文解读
张骞与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好词好句好段
《丝绸之路》近义词联系对比
《丝绸之路》反义词对比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