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尝试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尝试

​20世纪后叶,一些“与时俱进”的艺术家进行了大破大立的艺术尝试,催生了后现代文艺理论,“建构”了“解构”这一艺术词汇。到了今天,“后现代”已经走到了民间,因此,《大话西游》成为了一种精神时尚,马桶堂而皇之作为造型艺术陈列在展馆中,孟京辉敢于把《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改编成了耐人寻味的幽默,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跑步又不断地改变着结局的《罗拉快跑》像快餐改变人们生活一样简单地改变着人对人生的思考……

今天,后现代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大,人文领域无所不及。

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性,语文阅读教学素材大多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选入的作品,它们没有绝对的是非判断,只是提供一种价值取向或暗示一种人文培养目标,以精神获得为主要目标;它也不同于其他学科大多以验证某种存在为指归,而是以试验某种选择为指归。语文教学的这一特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解构”尤其吻合,语言所天然具有的形而上倾向也带给了文本,从而使我们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终极意义。解构主义的阅读教学就是要瓦解这种倾向,从而把意义从形而上的专制,从各种“中心主义”的独断中解放出来,使意义自由,并恢复其自由游戏的本质──否定性,它不是把阅读教学变成一种没有本源性、根基性和意义约束的游戏,从而丧失中心,落入无权威、无确定性状态的世界。其最终目的应是促进多元视角、多维思考。本文作者在此课教学中,就反“建构”之道,行“解构”之路,在“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论、解构元话语”这一点上作了很大的努力:

《地震中的父与子》大致内容: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小朋友。

事情的过程固然艰辛,但最终是人们希望看到的喜剧性的完满结局,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轻松地谈论着对地震中的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

师:是的,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周围的人们包括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下面就请你们用5~6分钟时间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强调速度要快,同时轻轻地读出学生文中出现的关键词,以开发写作思路:信念、骄傲、感激、坚持、了不起……

师:谁愿意上来读?

生1: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坚持自己的信念,我想我们的孩子肯定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生2:曾经劝说他放弃努力的一位父亲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位父亲或许心里在想,我还误会他精神失常了呢,其实是他对孩子爱得太深了……

学生的感受、意见高度统一,通过交流完成了对一位伟大父亲的塑造,“中心思想”非常鲜明。但就在学生自以为完成了对课文的深刻解读之时,我为这篇课文设计了一个新的结局: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学生静静地看完这个结局,我马上追问“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学生沉思起来,这表明他们的想法有些动摇了,但最终学生还是努力为初始建构的认识寻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例如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结局而更应关注事情的过程(即古人所说的“不以成败论英雄”)。

师: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

生(沉默了片刻):了不起。

师:他没有救活自己的儿子,他有什么了不起?

生1:因为这位父亲实现了他的诺言,永远和儿子在一起,不管任何情况,也不管死活。

生2: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结果,这位父亲坚持不懈救自己儿子的过程让我们敬佩。

师:你们认为这位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那课文中哪一段话集中描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

生:“他挖了8小时……到处是血迹。”

师: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请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当这第2个结局所挑起的矛盾冲突还未平息之时,我又出示了我事先准备好的第三个结局: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刚走开不久,只听得“嘭”一声巨响,爆炸真的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

当这个结局残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观点分化了,解构了,有的一如既往地坚持认为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因为这位父亲不顾个人安危,执着要和自己的孩子永远在一起;有的学生则开始认为这位父亲不够理智,他的所作所为是过度悲痛引起的失常行为。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的两种见解相互阻遏,相互推翻,相互取消,从而达到了深层意义上的确立。

生甲1:这位父亲我看有点失去理智了,如果他不坚持挖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丧命。

生甲2:这位父亲应该让专业的救护人员来救孩子。

生甲3:这位父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自己的生命也是很宝贵的,再说,他以后还可以再生一个。

……

生乙1:这位父亲是非常爱孩子的,这份爱足以说明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

生乙2:当孩子们遇到危险时,有的父亲走开了,而这位父亲却坚持挖,所以我觉得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

生乙3:这位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有危险以后,心里觉得一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

生乙4:如果你的孩子被埋在废墟中,难道你愿意跟其他父亲一样不管了吗,你忍心吗?

……

师:同学们争论得很激烈,我觉得这位父亲因为失去了孩子,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我想,同学们都能理解这位父亲。但是其他的那些保持着一点点理智的父亲,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其他父亲的段落,一边读一边体会,并说出蕴涵在其中的爱。

(生读。)

生:我从“急匆匆”看出……

生:我从“大喊”这个词看出……

生:我从“绝望”这个词看出……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都是毛毛虫惹的一场风波
难忘的爬山
争做合格的“五小”公民
由“绰号”引起的一场风波
我想对姥爷说声,谢谢
妈妈,我想对您说
生活中的小实验
我的“小可爱”
放风筝
选美比赛
我喜爱的一本书
多多和豆豆
我是爸爸妈妈的“宠物”
当班长的滋味
林海雪原游
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及其社会影响
校园网ARP欺骗及攻击和安全防范措施
分析SQL注入的攻击分析与防范
论商业特许经营主体对消费者责任的承担(1)论文
对顶层设计模式下的信息系统运维分析
论《商标法》功能的回归(1)论文
谈我国商账追收业的法律规范思路(1)论文
展望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浅论电信产业模块化经营分析
中外合作企业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立法反思(1)论文
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免费毕业论文--和PLC在石灰石粉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
三菱PLC应用1(一)
免费毕业论文--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与PC机通信实现的研究(一)
S7-300PLC在压风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
《月光曲》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让优美的旋律淌进学生的心田──《月光曲》一文教学谈
体会联想──《月光曲》教学片段纪实与评析
对话价值引导下的生成──《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赏析
琴声荡漾美丽驻心田──《月光曲》教学片断与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课堂上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创新──《月光曲》教学片断与反思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及评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追索插问,激活体验──《月光曲》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