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启示
10月19日下午,在龙港三小聆听了我校陈先其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受益不浅,感受也颇多。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巴德写的。文章记叙了作者8岁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此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的评价──母亲是对作者的鼓励(“精彩极了”)而父亲则对作者发出了警告(“糟糕透了”)。两种看似对立的评价使作者体会到了父母不同的爱。文章最后写道:“它们(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引起我的思考固然有这篇文章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但更多的是课文的标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爱的态度。由此,我有点“想入非非”,“走火入魔”,想到了对待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来。
平时,对于班级中的好生来说,我们老师会习惯性地把“精彩极了”之类的表扬的话语,毫不吝啬地“批发”给他们;而对于“差生”来说,教师则经常把“糟糕透了”之类的警告批评的“帽子”,一顶一顶毫无顾忌地往他们头上扣去!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好生和“差生”自身的因素──谁叫好生优点多多,“差生”屡犯错误,缺点一箩筐呢?
可我们当老师的静下心来想一想,一味地让好生听“精彩极了”,一味地让“差生”接受“糟糕透了”的评价,是否真的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呢?是否教师也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所写的,让“两股风不断地吹来”一样,使好生在沉醉于“精彩极了”之时来一句“糟糕透了”,以达到抑制他们心中那骄傲自满的情绪的萌芽之目的;让“差生”摘一摘头上那顶“糟糕透了”的“帽子”,让他也感受一下“精彩极了”带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恢复?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说,对待好生也要鸡蛋里挑骨头,硬要挑出他们的“毛病”,然后乱批一通;也不是无中生有地在“差生”身上“挖地三尺”,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所谓“闪光点”,来制造虚幻的光环,造成教育的假象。毕竟,无论如何,我们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实事求是。
我只是想说,让我们把“批发”出去的“精彩极了”有针对性地“零售”给那些渴望着你的关怀──也更加需要关怀的“糟糕透了”的学生吧。让我们多关注他们这群特殊的群体,让他们也变得“精彩极了”!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森林里的神医
- 神奇的圆柏
- 森林医生——啄木鸟
- 小懒熊买西瓜
- 看图《救小树》
- 四季童谣
- 神秘的房子
- 大树的卫士
- 观赏春节晚会
- 在哪里
- 丑青蛙与美面具
- 厨房里的悄悄话
- 听“画蛋”故事有感
- 猪八戒的心事
- 小花猫智斗狐狸
- 阿米什,美国文化的一个异数
- 西方人在中国与中国人在西方
- 动物“他者”与欧美文化
- 中国现代文化与欧美波普艺术的关系
- 观美剧 品西方文化
- 欧美反华现象的文化分析
- 从东、西方文化看勾股定理的起源
- 中西方文化关于“desire(欲望)”不同使用的研究
-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美国文化产业:经济入侵还是文化渗透?
- 欧美文化艺术机构应对政府拨款削减:阵痛后的“自力更生”
- 欧美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的?
- 欧美文化相遇与碰撞
- 欧美影视剧在西方文化导入与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课文点评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文白对照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重点难点导析
- 《沁园春·长沙》内容大意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