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2、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勾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字词。
2、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
这就是圆明园遭受毁灭后留下的残墙断壁,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内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大家齐读课题。
3、过渡: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细细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回家通过搜集查找资料,你对圆明园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读资料。)
2、课文中有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请你用“──”勾出来,板书。
3、学生回答。
4、多媒体出示这三个句子。
(学生一边回答,师一边出示,并用红点标出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5、师小结:
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通过学习它辉煌的过去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感悟,体会辉煌
1、自读2自然段,动手画一画圆明园的布局。
2、展示平台展示,(订正位置正误):
小园如“众星拱月”的环绕在圆明园四周,什么是众星拱月呢?“星”指的是什么?“月”指的是什么?这个词又说明了什么?(小园多,景色美)。
3、园子很多,但园子里的建筑风格却各不相同,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体会体会有哪些不同风格的建筑?
4、多媒体展示:
⑴ 可以用“──”标出不同风格的建筑。
⑵ 可以画一画。
⑶ 可以美美的读一读。
⑷ 可以按老师的提示把风格各异的建筑记在自己的脑子里。
5、小组交流汇报:
⑴ 课件出示三段,用红色直线标出。
⑵ 展示平台展示画,学生介绍有哪些不同风格的建筑。
⑶ 抽读,朗读指导。
⑷ 出示课件,抽背。
6、师小结: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兼有东西方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漫步远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7、所以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⑴ 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4自然段。
⑵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一说园中可能有哪些历史文物。
⑶ 学生回答。
⑷ 师小结:
圆明园内物品之多,物品之珍贵,年代之久远,所以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⑸ 同学们,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想说点什么?
板书:
辉煌 爱。
四、借助多媒体,激发情感
1、这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不仅在祖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媒体)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断割让土地,赔偿银子,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使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从四面八方涌进园内,纵情掠夺,互相殴打,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口袋里装进金条;有的半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出示课件: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野蛮、强盗行径。)
3、这场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这时你站在废墟的旁边,你想说点什么?
板书:
毁灭 恨
4、所以作者说……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五、拓展训练,收尾小结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2、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3、师小结:
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我们了解了它的辉煌,同时也看到了它的毁灭,那么除了痛心,遗憾之外,在今天小朋友你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这人真是……
- 这里的风景独好
- 童年趣事
- 记一次有趣的家庭活动
- 感动
- 优秀生的烦恼
- 周末
- 成长=快乐 烦恼
-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 发试卷
- 快乐的圣诞晚会
- 给虾开膛剖肚
- 运动会
- 醒悟
- 讨厌蚊子
- 浅谈在探索中前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浅议高师钢琴学习者元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 浅谈发电企业所属的多经公司如何做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创新服务-档案管理论文(1)
-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人格塑造探析
- 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
- 论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改进
- 浅议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档案管理论文(1)
- 探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框架
-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 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论文(1)
- 受托责任观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评价和控制
- 浅析汉字识别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档案管理论文(1)
- 中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比较
- 地之子
-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 读《在山的那边》有感
- 《在山的那边》学法导引
- 《在山的那边》重点难点
- 读《在在山的那边》有感
- 《在山的那边》词义辨析
- 《在山的那边》结构分析
- 《在山的那边》典型例析
- 《在山的那边》中心思想
- 《在山的那边》词语解释
- 海中听海
-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
- 目标在远方
- 《在山的那边》学习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