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白杨》教学谈
一、教学案例
在教学《白杨》一课,讨论理解爸爸的三次沉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同学们抓住“沉思”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全文写了爸爸的哪几次“沉思”?
生:“出神”、“思路”写的是爸爸的第一次“沉思”;“想了一会儿”写的是爸爸的第二次“沉思”;“沉思”写的是爸爸的的第三次“沉思”。
师:“爸爸的三次‘沉思’,各是由什么情境引起的?想的各是什么?他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关键词句读懂的?请选择你体会最深的一次‘沉思’,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生:边读边画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师:要求学生自选合作伙伴交流,丰富阅读认识。
生: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组织补充讨论,得出结论。
师板书:
一思 眼中白杨──挺拔
二思 胸中白杨──心意
三思 未来白杨──孩子
师:现在跟爸爸去新疆的孩子,已经长大并且参加了边疆建设,他们想给要去新疆的志愿者写几句话,表白自己的心意。你觉得他们该写些什么?请你大胆想一想,并写下来。
生:根据想象写出来,互相说并读给大家听。
二、分析
以上的内容是学习白杨一课时的其中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落实研究性阅读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保证了学生主体的自由活动空间。
整个研读顺序中我做了以下的安排:
第一、自读自研:
即根据提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分析,在边读边画边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讨论,丰富补充自己的认识:
在交流时,教师可让学生自选学习伙伴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三、组织汇报,群体研读:
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交流体会最深的一次“沉思”的学习体会。由于“沉思”有内在的逻辑顺序,教师在课堂控制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地组织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论
小班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充裕。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就必须把课堂教学的时空还给学生,从烦琐提问和多余的情节分析中解脱出来。“研究性阅读”旨在摆脱高耗低效的旧模式对阅读教学的羁绊和束缚,这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一课一问”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仅为“研究性阅读”的展开创设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也保证了研究问题情境和阅读课文教学目标的“一体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开放性思维,给学生留有展示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美丽的校园
- 家
- 李老师的手
- 春天
- 春天的遐想
- 校园里的健康跑道
- 奇特的窗帘
- 圣诞节
- 日记两则
- 我的家乡
- 放烟花
- 春雨
- 堆雪人
- “爬”长城
- MBA职业发展工作探讨
- 对企业战略进行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 “MBA” 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
- 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的发展
- 浅谈他组织状态下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 浅谈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换过程
- 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 浅谈企业Walki-Pack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 研究式教学法在MBA《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自组织状态下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 有关我国MBA教育改革的探讨
-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益
- 企业UPM-Kajaani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 论工商管理大类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
- 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管理同质化原因及破解的策略
- 远程教育下的《颐和园》教学案例
- “一失一得”谈课件的合理运用──《颐和园》教学谈
- 《颐和园》一课教学感悟
- 《颐和园》词语造句
- 《颐和园》开心积累
- 巧设情境 读悟结合──《颐和园》教学片断
- 《颐和园》一课教学反思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教学杂谈
- 激活网络环境 优化语文教学──《颐和园》教学谈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教学构想
-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教学案例
- 《颐和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