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放飞灵性的翅膀──《白杨》教学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在众多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开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地位,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逐渐转变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外出听课的同时,亦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请看下面一则教学片段:
一位女教师教学《白杨》。新课伊始,身旁的大屏幕上,由多媒体课件演示出一排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正挺立在大戈壁上,狂风呼啸,飞沙走石。白杨遮挡风沙,傲视万物。然后,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
生:白杨的树形优美,像一把绿色的大伞,长得很茂盛。
生:白杨树壮壮的,高高的,像勇敢的士兵在搏击风沙,守卫戈壁。
这时,又一学生站起来:白杨树一定在埋怨老大爷的不公,把它安排在这个鬼地方,你看它哭得脸色(树干)发白,愁得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学生哄堂大笑。很显然,这位老师也没想到在对白杨树的一片歌功颂德声中,会出现如此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尤其是在那么多老师听课的现场。老师有几分尴尬,有几分愠怒,她像白杨一样苍白着脸,淡淡地说了声“坐下”再没下文。
经历了这一幕,我心情很沉重,心底不由得涌起一股悲哀,为老师更为学生。就这位学生的发言而言,我认为堪称精彩:文法上有理的据,语句流畅,比喻生动贴切;内容真实确凿,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许他的说法值得推敲,可这真是老师接下来的工作—对学生进行适宜的引导、教育,而不能因为孩子的回答冲淡了课堂的主题,与作者袁鹰的初衷有所悖而不于理睬,甚至加于否定。我认为对于这位学生,作为老师非但不能批评,还得大加赞扬:敢于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看法,回答新颖独特是难得的创新思维的结果,我们的课堂改革要呼唤的不正是这些敢于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吗?也许这位孩子的家人或亲人遭到过不幸,而他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得意志消沉,埋怨命运的不公、生活的无常,甚至以泪洗面,额上平添了几道皱纹(要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少)。人尚且如此,何况树乎?孩子是无邪的,他们的眼中充满了童真,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全然不会考虑场合的庄严,教者的心情。然而,正因为这童真才使得这个世界纯洁而充满真情。
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扼腕叹息的是:老师一声不置可否的“坐下”把课堂教学中临时产生的、鲜活的教学资源给忽略了。
想到这儿,促使我不禁静坐反思:何为课堂教学资源?通常,我们一般老师认为:一是教材,二是老师课前的准备和设计。其实,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那就是来自学生的,生存于课堂的活的材料,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碰撞过程中出现,许多老师预先没有想到的,奇特的、闪光的、极富个性的语言材料,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这就是生成的教学资源。但这却往往会被我们的老师所忽略。假如,当时那位老师能敏锐的捕捉住这一新生成的课堂资源,并充分的利用起来,那么,这堂课就会产生另外一番景象。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白杨树白、有裂沟这两个特点。但是,现在白杨树不哭了,擦干了眼泪,因为它已经认识到了埋怨、哭泣是于事无补的,甚至会成为风沙嘲笑的对象。瞧!它勇敢地抬起了头,挺直了腰伸出了手臂,与兄弟们一起搏击风沙,守卫边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信,那位同学听了定会若有所思,增强几他生活的信念;对其他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次极好的诱导。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的频繁出现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老师们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重视。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设计,不管课堂中出现什么情况,也无视学生的语言材料是如何的丰富与精彩,不予重视,甚至不予理睬,想的只是自己设计的下一步是什么,不敢超出教案,唯恐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实行的是课堂的“单边主义政策”,这不但浪费了资源,也是对学生积极性的严重挫伤。
当然,课堂教学资源的捕捉和有效利用离不开教师机智的头脑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更离不开的还应是老师的具有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生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与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作“孩子”。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自己的架子,作为一个和学生平等的倾听者细心地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当你带着欣赏的眼光、审美的心情来看孩子“幼稚的、与众不同的问题”时,你会惊喜的发现,孩子看待万物的视角是多么的新颖独特,孩子的世界是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满目繁华,有时还不如一堆沙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和姚明聊聊天
- 西 瓜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谎言
- 我是一朵云
- 美容草
- 童年趣事
- 小老虎——我
- 感谢朋友
- 玩具战士——弹珠警察
- 我的妈妈
- 我想对残疾人说
- 美丽的菊花
- 狐狸借尾巴
- 我的姐夫
-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1)论文
- 浅探我国暂缓判决制度的构建完善(1)论文
- 中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上)(1)论文
-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
- 试论基层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与农村社会稳定(1)论文
- 浅析公司司法解散的理论基础(1)论文
-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
-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 探讨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现代价值(1)论文
-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 广告策略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1)
- 从中国法律儒家化论古代司法诉讼制度(1)论文
- 完善我国诉讼费用制度-司法救助(1)论文
- 从合同法理念看合同无效后法官的司法过程(1)论文
- 民营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研究
- 《桂林山水》情境教学的优化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十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二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十一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八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七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九
- 《桂林山水》综合资料
- 《桂林山水》教学述评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五
- 《桂林山水》片段赏析三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六
- 《桂林山水》A、B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