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浅谈《白杨》一课的教学突破
《白杨》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它借描写白杨树,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文章在结构上明显地表现为“赞白杨”──“喻人物”两个层次,而中间一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在教学时我把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作为突破课文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找出过渡段,引出“突破点”:
在学生预习课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直奔过渡段。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篇课文是写人呢,或是写物的,还是写物喻人的?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展开讨论。很快他们就找出了过渡段,并初步明确了本文是作者采用了以物喻人的写法。
2、通过“突破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⑴ 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⑵ 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由此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本段是怎样承上启下、由物写人的,并初步理清文章由“赞白杨”到“喻人物”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分析课文作过渡。
3、紧扣“突破点”,牵动上下文,逐段理解课文:
讲读第一部分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感知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深入理解白杨树正直、无私、坚强的品格。学习第二部分则重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弄清作者是怎样借物喻人的,从而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阅读分析来理解弄清课文内容,如“高大挺秀”、“卫士”、“从来就”、“不管……不管……”、“总是”、“沉思”、“微笑”等等。
4、照应过渡段,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和写法的妙处:
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⑴ 从表现文章中心看,过渡段起了什么作用?
⑵ 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只要抓住了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作为“突破点”切入课堂教学,就可以避免了那种“用力均衡、面面俱到”的教法,能够突出重点,加强了“整体性”的联系,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极好的训练,在学习方法上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启发,有利于其自读能力的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我介绍
- 小鸡得救了
- 给爸爸洗脚
- 新学期新目标
- 春游
- 韩国炒年糕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过新年
- 逛超市
- 幻想中的世界
- 过年
- 烧烤
- 章华寺
- 热心的刘畅
- 没有粮食吃,不会吃肉吗
- ×校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方案
- 集团公司“庆五一迎五四”文艺晚会方案
- 冬季清雪工作方案
- 企业拓展训练方案
- 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策划书
- 民政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承诺活动方案
- 公安刑侦支队竞争上岗部分股级领导职位实施方案
- 地方税务局“巾帼建功活动”实施方案
- 镇卫生院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的实施方案
- 美程化妆品连锁店中心概念店品牌策划
- 创建市级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 商场服务知识竞赛方案
- 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方案
- 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扑克比赛方案
- 浅谈高速公路工程中膨胀土路基的施工工艺
- 机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在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性
- 交通运输专业与交通工程专业区别何在?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如何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 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以文学艺术为范例(1)
-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
- 聆听生活的质感—谈经济节目中音响的运用(1)
-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1)
-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1)
- 面向 21 世纪素质教育“审美型”音乐教学模式设计(1)
- 由交通建设工程资质专项清理工作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 论方文山歌词创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展(1)
- 公路交通工程中安全设计的若干问题浅析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一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一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二
- 《丑小鸭》第一课时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一
- 《欢庆》教学设计
- 《称象》
- 《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七
-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
- 《丑小鸭》片断赏析
- 《称象》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第二、三课时
-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