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能够背诵。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等多种方式理解词句。
3、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词人所营造的安适恬淡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辛弃疾。他也曾作为咱们镇江的“父母官”,登上北固山,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
二、解题
在这里,词牌名是──清平乐;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村居”在这里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一眼看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三、初读
1、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呢?打开书本,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2、读完了,感觉怎样?一个“美”字激荡在心头。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不信,再读几遍试试。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的节奏读出来。
3、现在谁可以自告奋勇地起来,大声地读一读。
(评价:能把词的音乐感读出来,不简单。你把词内在的节奏读出来了。字音读得真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能把这几个生字领大家读一读吗?你们能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4、我们一起把这首词读一遍。
四、解释
1、由于这首词的年代已经久远,有些地方我们是不太理解的。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有了问题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同伴的力量解决大部分问题。四人小组的同学开展合作,看看哪些疑问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
3、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你可以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哪里人还在使用“吴音”?我们苏锡常以及上海浙江地区的人还在说着“吴音”。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看图,谁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基本上每个词的意思解决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说出来还不太容易。因为古人为了压韵,常常会打乱词序。没关系,试试看。
(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你有一双慧眼,找到了这首词中最有分量、最值得研究的字眼了。)
无赖:这个词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们现在平时说的“无赖”意思相同吗?究竟是什么?看看插图,这个小“无赖”在干什么?能用词来形容他吗?对,我们可以把“无赖”当作“顽皮”、“调皮”说。
4、理解了意思,这样读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男生先来读读看。女同学也来试试。
五、品味
1、中国人爱喝茶,一壶好茶,常常是越品越觉得香气袅绕。一首好词也是如此,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深长。当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是否读出了词人的心绪?是否读出了一份感动?一份向往?用心地再读上一两遍,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你读出了什么?
没有世俗的侵扰,怎能不悠然自得?
一辈子相知相守,这是人生的一大幸运事呀!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想想老夫妻俩会说些什么?
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儿虽然顽皮,可是我们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够读出他的──专心、认真。谁说我没事情做,我这不是正在干活呢?难怪词人最喜欢他呢!孩子的魅力无人能抵挡呀!
3、总结:
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词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词人亲切,可爱的孩童又让词人身心愉悦。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六、写
1、这样的景、这样的人,也一定让你陶醉。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相信大家不比辛弃疾逊色。
2、交流。
七、拓展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南宋杨万里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对照注释读一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推荐给大家。
八、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农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那里的民风淳朴。我想对于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人来说,心灵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的唠叨
- 我的爸爸
- 四姑娘山
- 一件后悔的事
- 难忘的事情
- 一件难忘的事
- 可恶的老爸
- 粒粒游乐园
- 第一届“百词竞赛”报导
- 一只蝉
- 我的爸爸
- 邀请函
- 梁丰生态园参观记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和读书的故事
- 推广普通话活动工作总结
- 司法局2011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 2011年公司客户服务部工作总结
- 农村村委工作总结
- 2011年公司工作总结
-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 2011年信访工作总结
- 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 2011年医务科工作总结
- 2011年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 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 2011年后勤党总支物管中心支部工作总结
- 物业部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总结
- 行政服务中心党建工作总结
- 2011年初教部工作总结
- 精彩,不曾预约——谈化学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
- 新世纪中国财政的发展目标探讨
- 浅谈高三化学的有效复习策略(一)
- 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1)
- 双关语及其翻译
- 浅谈高中化学的教法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审理预售商品房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1)
- 论一般人格权(1)
- 领会课改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
-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取向与制度基础
- 化学高考复习例题的选择与优化(一)
- BOT投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变异适用及应注意的法律问题(1)
- 部分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与经验借鉴
- 论绑架罪客观要件的认定(1)
- 民事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 《穷人》教学设计之一
- 《山雨》教学设计之一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二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之一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之三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之二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之二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三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二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一
-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三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之二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