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4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在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古诗的意境之美。
在设计教案时我还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让学生朗读上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朗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来体现备课中的“由读引情”的理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润凤山茶
- 考试了
- 给教育局局长的一封信
- 家庭“主男”
- 书给我的启示和快乐
- 猎人海力布梗概
- 愉快的运动会
- 一次难忘的秋游
- 读《“枇杷”不是“琵琶”》有感
- “神舟”六号成功发射有感
- 一场神奇的梦
- 上学的烦恼
- 美丽的树叶头饰
- 看《英雄豪杰——苏乞儿》有感
- 愉快的体育课
- 重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 于漪们的改革创新精神影响语文教学改革
- 初中语文教师有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策略
- 唐代语文学魅力
- 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报告
- 浅论明代小说中的诗词
- 让第一课时同样精彩 白小华
- “自主习作”方能真情表达
- 向新课程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与加强
- 左小文主体间性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
- 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冷静思索
- 语文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 让生活为思品教学注入活力
- 谈语文学科的思维教育 隋丽娜
-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 蔡宗珍
- 《大自然的语言》重难点突破
-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语句分析
-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达纲练习
- 唐宋诗中的物候
- 《大自然的语言》中心意思
-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
-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难点
- 《大自然的语言》语法修辞
- 《大自然的语言》学法导引
-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析
- 《大自然的语言》结构分析
-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背景知识
-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