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5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理解
1、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提示: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生活。
2、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⑴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又什么影响?
提示: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系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⑵“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提示: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4、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盲人提灯笼》有感
- 玫瑰少年
- 夜的遐想
- 再见了
- 买了一本盗版书
- 天上掉“馅饼”
- 换一下位置
- 我的妈妈
- 春天
- 美好的心灵
- 难忘的事
- 我的爸爸
- 读《读不完的大书》有感
- 神奇的书
- 尊敬普通人
- 2012年学校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2012年美术组教研工作总结
- 2012年英语协会工作总结
- 上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演讲小组活动期末总结
- 听课活动总结
- 学习部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 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比赛小结
- 下学期班队工作总结范文
- 创“四好”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 学习部2010上学年工作总结
- 教师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 物理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 2011年春运工作总结范文
- 小学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
- 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斥法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楚雄彝族传统文化转型
-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社会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保障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关于劳动者基本职业道德构建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忠孝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
-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 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比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茶道漫谈
- 探讨设计中的民族文化性
- 劳动法调整范围重构(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匆匆》教学设计之三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二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B案
-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一
-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 《山雨》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A案)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三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 《藏戏》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之二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