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0
整体感悟各取所爱──《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谈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所述内容虽距今日时代较远,但是较远的内容恰能因距离感而产生新意,使学生对过去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因陌生而萌发兴趣。再加上本课从孩子的视角叙述,清新而爽朗,颇有特色,故将导读思路确定为:整体感悟,各取所爱。
一、整体感悟
1、索式的初读:
师:这篇课文好不好,现在我们谁也说不清。所以,我建议大家进行搜索式的初读,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发现或初步感悟。
生初读课文。
以下为发现或初步感悟的举例:
⑴ 我发现课文主要写了冬阳下的骆驼队生活,作者对冬阳下的骆驼观察太仔细了,还有,和父亲的对话有生活情趣和想象力。
⑵ 我觉得作者思恋老北京市井生活的情感,充分体现在课文最后一段话中,如骆驼队行走一样,慢慢地表达出来的,“童年”不复返,“童年”又重临,让“我”产生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的感情。
⑶ 课文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好像专门给我们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太美了!
2、投入式的品读:
师:听了你们的发现或感悟,老师很吃惊,这是真的吗?为了证实你们有阅读的真本领,老师想请你们把平时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拿出来,进一步投入到你们的发现和感悟中,再次品味和思考。我什么问题都不问,只想听见你们能用自己的话互相交流。
师:老师听见了你们交流的语言十分流畅,却不知交流的“浪花”有多么美。下面老师希望你们进行感悟式的精读。一会儿每位同学都可以向老师推荐本课的“精彩一处”。你们说,老师归类写下来。
生精读课文后,推荐课文的“精彩一处”,以下为老师根据学生所说整理后的内容:
⑴ 内容方面:
这一课是以骆驼为话题,讲了冬、春、夏三季和骆驼有关的事,最后一段是作者对往事的思恋。
⑵ 思路方面:
作者先重点写了冬阳下的骆驼趣事,顺着余音未尽的思绪,又简要地描述了春天、夏天与骆驼相关的生活画面,结尾将思绪凝炼在“童年”的境界中。
⑶ 表达方面:
在这篇不算长的课文里,作者的表达方式自如多样,有生动的叙述,有逼真的描写,有简洁的对话,有真挚的抒情。这种自由表达真让人羡慕。
⑷ 语言方面:
作者用童言叙事,用童心抒情,用词准确而传神,句子精美而动情,给我们提供了边读边想的空间。
二、各取所爱
整体感悟的最佳境界,是学生自己能从整体中的不同方面找到自己最喜爱最愿意获取的部分。
师出示学生的“精彩一处”,生读后喜悦。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了,我们说的“精彩一处”哪有这么集中、漂亮呀!其实,这不是老师会写,而是老师会听,是把每位同学所说“精彩一处”中的精彩之处编到一起了,可见,合作出水平。现在的问题是,每个同学都找到了“精彩一处”,都想把它装在自己脑子里存起来。那好,老师送你们五个字:读、背、说、写、思,你们就用这五种方法各取文中的所爱吧。
以下为课堂情景:
1、读:
有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背:
有的同学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
同桌或前后座说读到的和想到的。
4、写:
有的学生摘抄词句,有的写简要心得。
5、思:
有的学生在思考哪些词语用得好,比如,“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中的“磨”用得准确,由此想到作者观察之细。有的学生思考最后一段话,“童年却一去不还”,是说作者已经长大不再是“童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是说童年的那段生活让自己难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十年后的我
- 亲子节
- 月
- 诚信在我们的身边
- 100年后的地球
- 假如我是设计师
- 你喜欢上这样的课吗
- 四神争霸
- 梦游太空
- 奇妙的梦
- 和人比力气
- 假如我是老师
- 我真想……
- 吹泡泡
-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 基于Gene8310的嵌入式家庭服务机器人
- 计算机网络化教学实施过程
- 论商法的发展与信用机制建设(1)论文
- 轮胎压路机简支式后轮驱动装置结构设计(II)
- 商法概念多维性研究(1)论文
- 计算机在化工中的运用课程系统建构
- 设计自动钻孔的组合机床
- PLC 机械手自动控制设计
- 计算机选修课程特点与问题探究
- 卡通饮水机底座产品完善及注射成形模具设计
- 基于可视化参数的永磁直流微电机壳环切模具设计
- 论交易信用的商法维护(1)论文
- 高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 浅论商法的商业保护原则(1)论文
- 中世纪商法的形成及背景分析(1)论文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让课文走向生活──《桃花心木》教后记
- 不定关怀,长成参天大树──《桃花心木》教学随想
- “合作质疑”教学《桃花心木》
- 愚者千虑,总有一得──《桃花心木》教学随感
- 《桃花心木》课堂实录
- 《桃花心木》教案设计及分析
- 《桃花心木》心育设计与实施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 我上《桃花心木》
- 《桃花心木》教后记
- 《桃花心木》课后反思
- 引导孩子质疑,激发其求知欲──《桃花心木》教学后记
-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