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突出重点·激发感情──《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翻新时间:2023-07-03
巧设悬念·突出重点·激发感情──《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五年级《再见了,亲人》。
师:(板书:亲人)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字。
(生齐读)
师: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生:爸爸,妈妈。
生:爷爷,奶奶。
生:姑姑,姨姨。
……
师:这些都是跟你有亲缘关系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亲人”呢?
生:在生活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
师:那么,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亲人”?
生众:不是。
师: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再见了,亲人》(边说边板书:再见了)这篇课文,却把朝鲜人民当作了我们中国人民至亲至爱的亲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今天,就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回到四十年前的朝鲜,去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跟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吧!
……
【评析】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开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课也不例外。本教例有三点颇有新意。其一,巧设悬念。先让学生说出你有哪些亲人,接着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归纳出“亲人”的定义,最后来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反诘。随着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热情与兴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二,突出重点。引出课题,设置悬念,处处突出“亲人”一词,这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本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即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做了铺垫。其三,激发感情。教者用一段充满感情的话语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让孩子们准备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这样,就给整堂课定下了基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鲜花下
- 我学会了弹琴
- 母鸡又下红壳蛋了
- 读《挑山工》有感
- 游黄仙洞
- 给聂海胜的一封信
- 风雨湖春景
- 警示牌的经历
- 人要守信
- 月亮一日游
- 大灰狼办纸厂
- 美丽的荷花
- 美丽的洋溪湖
- 老师的爱
- 《小英雄雨来》缩写
-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浅谈语义韵律理论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 指瑕: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 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 关于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
-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关系
- 试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哲学观
-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 关于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句法分析
-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 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关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背景知识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达纲练习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法导引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结构分析
- 一只下金蛋的鹅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基础知识题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彩句讲解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问题探究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心意思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简析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内语段阅读题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重难点突破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写作特色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