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8
《桥》阅读教学听后感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语文课题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并幸运地聆听到了曾老师、赵老师的两轮教学研究课《桥》,此次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运用及它的有效性。通过观摩学习和参加教研活动,让我从中受益匪浅,知道了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之一。它有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化,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下面我就第二轮听课后作一点感想:
一、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赵老师釆取课题质疑法吸引学生,新课导入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以“见过什么样的‘桥’?‘桥’的作用?‘桥’的含义?”直截了当的提问。设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参与读书态度必然主动而且认真。激发学生产生读的兴趣,不仅满足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达到陶冶情感的作用。发展兴趣离不开形象刺激,教学形式多样等手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主要是充分发掘语言文字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产生迷惑,产生动力,积极思维从而有新收获,始终保持一定的情绪。如:曾教师通过分析“像泼,像倒”四个字来帮助学生理解洪水的来势凶猛。根据课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设计“分段对话──读有关词句──评议──分角色朗读“的思路,促使学生在读书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围绕目标
课堂上,教师既发挥了范读的作用,更给予了每个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自读。如:赵老师在《桥》一课布置出每个阶段读书目标,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读书目标,凭借已有知识去读、想、划、议。围绕课题发问:“读了这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接着,布置学生三次自读课文,每次要求各有侧重点,一歩一歩深入课文中心,理解课文。第一次读准字音,读懂课文,划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第二次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第三次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每次既有明确的目的,又有时间保证,训练起来就比较扎实,学生对课文整体印象就比较深刻。
三、抓住关键,再现意境
本课的意境就是将作者内在的“情”与文章的情节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教学中,曾老师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句、段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文中的深刻含义。例如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再现山洪猛烈这一意境,通过“像泼,像倒”、“咆哮、受惊的野马”等关键词、句的点染,使学生感受到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意境也让人如闻其声,读来流利酣畅、气势飞动。
四、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两位老师为了保证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读书的机会,安排学生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充分体现出为学生着想。有教师的示范朗读,优秀学生的精彩朗读,又有个别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等形式拓宽读书面。此外,还给中下生较多的训练机会。
1、文章篇幅较少,内容容易理解,生字词较少的,安排中下生朗读。
2、根据朗读水平高低提出弹性要求,使能力较差的学生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里只谈了自己听课学习后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标点符号的争吵
- 森林之夜
- 娃娃鱼的遭遇
- 我的梦想
- 哭泣的塑料袋
- 奇妙的汽车
- 废物转能子汽车
- 可乐瓶子的旅行
- 未来的医院
- 爱地球博之旅
- 风中的雨
- 小水珠奇遇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假如我有一朵七彩花
- 我理想中的学校
- 论现代学生工作
- 浅谈教育技术的系统观
- 浅谈综合实践课的开展
-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
-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 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
-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
-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述评
- 论高等教育新价值观的建构
- 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 浅谈非智力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 多一点“无为”教育
-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 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
-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 《彩色的翅膀》相关链接
- 爱国的心──读《彩色的翅膀》有感
-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 “尝瓜会”尝出的感动──《彩色的翅膀》教学案例
- 耐人寻味的结尾
- 《怀念母亲》案例反思
- 《怀念母亲》教学实录
-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 《彩色的翅膀》教学杂谈
- 《怀念母亲》“索隐”
- 该不该流泪?──《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 《彩色的翅膀》教学课例
- 抱终天之恨 悟爱母之情──《怀念母亲》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