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8
《司马光》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悯农(一)》读后感
- 读《神秘岛》有感
- 读《淘气的年龄》有感
- 请保护这群可爱的天使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读《孟子》有感
- 读《皮皮鲁》系列有感
- 读《比目鱼的故事》有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
- 读《一粒种子》有感
- 观《爱心》有感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新二十四孝》读后感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读《匆匆》有感
- 关于包豪斯的色彩空间应用研究
- 论网页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 浅论形式美
- 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
-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对比中美中小学教育
- 关于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
- 关于史前彩陶与中国书画
-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终身职及其对我国教师聘任制的启示
- 浅谈爱心教育的艺术
- 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 也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 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窑的集大成者
- 浅谈舞台灯光配置
- 为小主人们创造全面发展的乐园
- 《自己去吧》教案
- 《小猫种鱼》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比尾巴》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组课文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教学设计
- 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小竹排在画中游》教案
- 《画》教案
- 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影子》教案
- 人教版第一册 自己去吧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爷爷和小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