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根据课文的特点。本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第三个小故事。《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好: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该不受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元素所影响。一开始,我安排了听写的内容,共听写了6个成语。
词语是构建言语大厦的基础。默词语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手段,可惜这一传统训练已渐被淘汰出课堂,纠其原因不外乎缺乏对传统训练项目的开掘和创新。《将相和》是篇长课文,根据这个特征,我这样默词语──
“请大家打开本子,咱们根据意思说写词语。同桌一个说一个写配合进行。”
1、“理由充分正确,很有气势。”是“理直气壮”,“请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理屈词穷。”
2、“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战功赫赫”。
3、“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是“无价之宝”。“谁能根据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造一个句子?”“和氏璧是无价之宝,秦王千方百计想得到它。”……
学生来劲了,听得非常专注。词语默好,1分钟。看来譬如形式与目标都单一的传统型默词语,也不好。
训练学生听力以及注意力分配;积累词语以及整体感知课文;对“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同心协力”这些重点词语有了初步理解,也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我又给学生们布置了说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不少生动的“对话”,如:廉颇:蔺大人,您真是宽宏大量,肚中能撑船,我廉颇是粗鲁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顾国家生死存亡和您闹不和,真是罪过。蔺相如:将军能知错改正,不是很好吗?有何罪过?
新大纲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将相和》教学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实活动的积极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人学狗爬
-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 我学游泳
- 玩游戏的收获
- 社会第一课
- 汶川,你的名字叫强者
-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
- 寒假里我给爸爸妈妈做的两件事
- 年三十
- 小蝌蚪回家了
- 生命的意义
- 梦
- 热闹的菜市
- 黄龙峡漂流
- 压岁钱
- 移动行业进入精细发展阶段
- WiGig无线技术有望今年普及
- NetApp全闪存阵列再提升性能
- 曙光携手红帽拥抱开源
- 2020年5G将实现商用
- 揭穿物联网安全和隐私的五大谎言
- 苹果应该做虚拟网络运营商
- 积极培养高端新型职业农民
- SDN工具提高广域网效率
- LBS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
-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需求面面观
- 老唐的种粮情结
- 欧特克在中国启动清洁技术合作伙伴项目
- 王巍:云栖小镇建数梦工场
- 甲骨文集成系统再升级
- 03汉语拼音(bpmf)资料袋
- b p m f发音顺口溜
- 《汉语拼音3 b p m f》教学设计
- d t n l教案设计一
- 《汉语拼音4 d t n l》发音示范
- 《汉语拼音4 d t n l》发音方法
- 《d t n l》教学游戏
- 《汉语拼音3 b p m f》发音方法
- 《汉语拼音3 b p m f》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 《汉语拼音3 b p m f》教学设计2
- 《汉语拼音3 b p m f》教学设计1
- 快快乐乐学《b p m f》
- 《汉语拼音3 b p m f》教学案例与评析
- d t n l教案设计四
- 拼音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