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静夜思》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
(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话平台
范读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读
1、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3、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桔子
- 春雨
- 虚惊一场
- 家乡的胡杨树
- 学骑自行车
- 傍晚
- 春雪
- 冬天
- 观灯
- 我家的小狗
- 草莓
- 我家的小狗
- 日记
- 可爱的小白兔
- 下雪了
- 信息高速公路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问题
- 幼儿钢琴教学常见的非技术性问题解析
- 浅探歌唱发声中的对立与平衡
- 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
- 论歌唱运动的整体调控
- 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之关系
- 浅谈江西省环境特点与公路建设环保对策
-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创作特征探析
- 音乐在企业文化战略中运用的可行性初探
- 浅谈民族男高音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浅析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
- 可持续发展概念下的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
- 从音乐美学的视野审视音乐教育的创造性价值
- 论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的联系与差异
- 从新《音乐课程标准》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改革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风筝》教学设计3
- 《风筝》教学设计6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风筝》教学设计4
- 《风筝》教学设计8
- 《风筝》教学设计2
- 《风筝》教学设计9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风筝》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风筝》教学设计7
- 《秋天的雨》教学建议
- 《秋天的雨》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