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扣住一张“嘴”,读活文中人──《将相和》教学解说
再教《将相和》,我尝试着抓住文中大将廉颇的一句话“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着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引导学生研读“嘴”字,建构“教学骨架”,由此辐射全文,进行卓有成效的品读对话,多角度、立体化地解读历史人物,使课堂教学取得了实效。
一、切入,直击冲突处
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想知道你们在这次历史之旅中,“遇”到了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
(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故事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在初读课文后,引领学生直面文意的冲突。)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中将相失和的原因所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直接叙述将相失和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生直接切入“负荆请罪”故事中廉颇愤懑不平的原话,并在师生互评共创中,读活人物情态。)
师: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得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换句话说,就靠耍嘴皮子,没有什么能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是廉颇妒忌蔺相如的才能,所以才这样说。
生:廉颇心胸狭隘,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
师: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
(板书一个大大的“嘴”字,并画上“?”)
这张“嘴”究竟有何特别之处?看谁能读出“嘴”背后的意思。
(生兴味盎然,急不可待地读书探究。)
解说: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引领学生将阅读期待聚焦在蔺相如的“嘴”上,通过关注文意的冲突,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如果说传统意义上是把“和”字作为文眼的话,那么,对“嘴”的探究,则是占据了思维的制高点,可以引领学生领悟本文的冲突,展开充满情趣的文本解读。
二、品读,读活文中人
1、一个为国家利益而“无我”的人──研读“完璧归赵”之“嘴”。
师:自由读“完璧归赵”的故事,画出故事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生自读自悟,圈画、思考、批注。)
师:蔺相如在这个故事中说了三句话,第二句是“理直气壮地说”,第三句是“大大方方地说”,而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就上前一步说”。如果让大家也用一个表示神态或语气的词来描写蔺相如怎样说第一句话,你想用哪个词?为什么?
生:应该用“胸有成竹”。因为蔺相如知道,秦王正急于欣赏梦寐以求的宝贝,做梦也不会想到蔺相如会借机拿回和氏璧,再说他也觉得蔺相如不敢在他面前耍花招,所以蔺相如能拿回和氏璧,是在自己意料之中的事。而且,在这样短的时间想出这样妙的办法,真了不起!
生:也可以用“不露声色”这个词,因为如果不小心露出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谁能用上这两个词或者更有创意的词,把蔺相如说第一句话时的情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金银岛畅泳
- 小小的我
- 可爱的小猫
- 梦
- 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 运动会
- 校园一角
- 我
- 聪明的老虎
- 游武夷山
- 我的小狗
- 秋天
- 钓鱼
- 小熊、小兔与大象
- 我
- 公路计量支付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 “全球本土化”话语中的音乐教育
- 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 当代学生如何辩证地看待流行歌曲
- 谈昆曲的笛子伴奏
- 浅析藏族舞蹈中的宗教内涵
- 对音乐治疗学的定位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之我见
-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
- 浅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
- 试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 关于国际海运企业并购分析及启示
-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 浅谈邯郸高速公路绿化
- 论古筝演奏艺术的表情性
- 论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器乐教学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3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二
- 《阿德的梦》综合资料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3
-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 《我选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2
- 《酸的和甜的》教案3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