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翻新时间:2023-08-06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骗’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思维的火花。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了讨论:
生:我觉得用“借箭”是可以的。船受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他人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正是这样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感谢的。
生: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不是感谢,而是嘲讽,意思说:“曹操,这下你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前。”
生:我觉得课题中用“借箭”,意思深远。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的,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归还给曹操。
生:我认为“骗”字含贬义,若用“骗”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发展了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便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一件事
- 我爱秋天
- 大手和小手
- 美丽的净肠河
- 这就是我
- 买龙虾的老奶奶
- 看台风
- 一个背叛我的人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难忘的一件事
- 大公鸡
- 买东西
- 梦中的公园
- 榆林匆匆三日游
- 《南辕北辙》续
- 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民法论文(1)
- 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 中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与裁判民法论文(1)
- 英美契约法上的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初探民法论文(1)
- “入世”、知识产权保护与民商法的现代化民法论文(1)
- 论情事变更原则民法论文(1)
- 关于道路浅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件的审理民法论文(1)
- 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有效吗?民法论文(1)
- 试论物权的变动民法论文(1)
- 上市公司信用的法律架构民法论文(1)
- 论合同效力民法论文(1)
- 论善意取得民法论文(1)
- 执行“难”新理念的再思考
- 关于修改婚姻法的思考民法论文(1)
- 我国指定管辖制度质疑及修正民法论文(1)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3
- 《父亲和鸟》教学建议
- 《父亲和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说课设计2
- 《浅水洼里的小鱼》说课设计
-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总评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 《清澈的湖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1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2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