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我教《草船借箭》
在教学课文《草船借剑》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非常感兴趣,就顺势利导:“我们来进行课本剧表演,好吗?”“好!”大家一致同意。于是,我们决定选取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作为剧本。在看完了精彩的表演之后,他们余兴未尽。于是,我请同学们再回头读读课本,体会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时,有个同学提问了:“老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了,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你这个问题提的真好!”我连忙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大胆质疑,“是啊,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这位同学点了点头。“那好,我们接下来就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生动表演,以及你对课文的理解来把文中的提示语补充进去,好吗?”下面是一个同学们的发言片段。
生:我给第一句加上“故意”,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读)
生:我认为用“明知故问”更好(读“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陷害他。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面可以加上“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一定会非常高兴。
生:我用“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
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本案例中,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本剧,凭借生活体验来感悟周瑜的面似和善却暗藏杀机,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成竹在胸。从上例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阅读”这种个性化的活动,教师的讲解远远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一旦学生有了个性化思维,个性化体验,必然会产生精彩独到的感悟、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光下的乡村——改写《西江月》
- 小豆芽儿
- 角落里的花
- 秋爷爷的杰作
- 我喜欢
- 妈妈的礼物
- 美丽的校园
- 桃源洞的一线天
- 种绿豆
- 小猫和蛇
- 夜行黄沙道中——改写《西江月》
- 冬
- 千佛山
- 我的成长故事
- 种绿豆
- 也许正在发生
- 转变职能,改革体制,建设法治政府法学理论论文(1)
-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事物,事实,论证法学理论论文(1)
- 继受法律的理性科学化
-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
- 出释入造
- 以生活经验贴近法律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理念法学理论论文(1)
- 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法学理论论文(1)
- 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规范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认真对待违宪审查法学理论论文(1)
- 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上)法学理论论文(1)
-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学理论论文(1)
- 自然法学新体系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6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词语
- 《电脑住宅》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电脑住宅》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电脑住宅》教学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8
- 《电脑住宅》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 《电脑住宅》教学杂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7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