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草船借箭》三种教学方式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时可以用下列三种方法。
一、目标导读式
目标导读法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始终紧扣师生共同认定的教学目标而自主读悟、合作探究地展开阅读的活动。
1、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地感知课文的全部材料,提出阅读本文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梳理,师生共同认定学习目标。
2、择法自学:
学生按照学习目标,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默读、画圈、思考、批写等来感知、领会课文内容。
3、互动探究:
生与生、师与生共同交流学习情况,互议互评、互促互得;让学生独自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言语态度有什么不同。
4、迁移运用:
师生小结整合课文内容后,布置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部分,了解草船借箭前后的情况。
二、以学定教法
课前,教师充分让学生预习课文;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已知和需求,相机设定教学目标,开放性地展开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1、诊断学情:
上课后,教师全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已经读懂了哪些,还想知道哪些,以学生的欲望来确定教学目标。
2、分组互学:
学生按学习小组根据“想知道的”目标展开阅读、讨论,共同探讨,寻得自己满意的答案。
3、互议提高:
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向师生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并且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给以补充,教师也可以适宜地给以点拨。促进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入。这样,全体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最佳效果。
4、熟读体验:
教师让学生自选学习伙伴,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体会两人的言语态度有什么不同,先练后赛,赛中体验。
5、自主拓展:
学生根据课后“△”的提示,阅读《三国演义》,拓展知识,深化认识。
三、中心统领式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本文的中心“诸葛亮神机妙算”来众星拱月地全面展开阅读活动。
1、初读,感知主要内容:
教师让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词或中心句,知道本文是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来写的。从而,使学生产生迫切想弄清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的欲望。
2、细读,探究课文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自学—互学—反馈—小结”,领会课文内容,弄清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于“知人心,懂天文,晓地理”。
3、熟读,体验人物情感:
教师充分让学生独立地读,找伴对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体验人物不同的情感,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4、扩读,拓展学生认识:
课文学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外去大量阅读《三国演义》,找出有关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受到最精彩的选几段背下来,讲给家长听;在组织一次班级故事演讲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我想对老师说
- 猜猜她是谁
- “厉害”的马老师
- 啊,胡老师,我忘不了您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班的邹老师
- 我们的好老师
- 我崇拜何老师
- 我的老师
- 保持卫生
- 写给新语文老师
- 我最敬佩的人
- 难忘师生情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浅论妙用材料靓语言
- 论《诗经·蒹葭》与口头文学
- 论新时代的文学研究危机及解决方案
- 论对实践美学的梳理和反思
- 论“文革”中后期作家的分化与移位
- 艰难的文化突围
- 浅析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倾向及艺术价值
- 论郭沫若文化抗战论与中日文化启蒙的话语关联
- 浅谈期刊与网络:报业的现实选择
- 论中国当代文学最需要什么样的创作方法
-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
- 浅谈《呼啸山庄》中的拜伦式主人公
- 浅谈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
- 语言对社会现实重构之女性文体学诠释
- 对《绿》与《荷塘月色》审美赏析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反思
- 以学为主 学导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构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 让爱在教学中流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 《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作文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案例及反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段及反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理念
- 抓住重点 读议结合 落实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