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
借着老师们上“最满意的课”的时机,使我从上课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今天刘老师的人物片断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更让我听后受益非浅。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
课文虽然短小,但半文半白的用词与现在的用字有很多不同,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刘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花了一番心思。
首先在开课时,由老师简要介绍本篇课文的出处及文中主人公严监生的背景,让学生对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接着放手让学生读课文两遍,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用字结合注释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教师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同时巡视检查,发现学生容易读错的词即刻板书在黑板上。看似简单的三个词“侄子、郎中、监生”,却凸现了老师对学情的关注。(老师及时的解释为帮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然后指名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再次强化读准文中的字音。
紧接着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闭目边听边想像,浮现在你眼前的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此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严监生奄奄一息的样子……”;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严监生四肢无力地躺在床上……”;还有的说:“我感觉此时的严监生马上要断气了。”学生的想象都符合当时的情景,刘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严监生此时此刻形象的印象,又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文中的插图上,“此时的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了,眼睛却睁得滴溜圆,还伸出了两个指头。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他在临死前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老师话锋一转,适时抛出了这个问题,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进行了提示和引导。
接下来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语句,并揣摩他的内心活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因此在全班交流时,个个十分踊跃地展示着自己的思维过程。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一个学生很快找到了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动作的句子。刘老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接着巧妙地过渡,“此时的严监生不会说话,只能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的意思却难住了他的亲人,一次又一次猜测都不对,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一次次的猜测中,严监生的神情变化。如果当时他会说话,可能说什么呢?”
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依次找到了四处写严监生的亲人猜想两个指头的意思的地方。“摇头”“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三次猜想三次错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严监生迟迟不肯咽气呢?最后还是最了解严监生的赵氏揭开了谜底:“只因那灯盏点了两茎灯草,怕费油。”仅仅因为多烧一茎灯草就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读到此处,学生对严监生的认识达到了极点。学生想象严监生的心理活动十分贴切。顺应学生的理解,刘老师又安排了一个分角色表演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对人物的理解。各小组分工合作,把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表演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评价文中的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吝啬”“小气”“爱财胜过生命”──学生轻松准确地把握了严监生的个性特点。
在课的结束,刘老师还安排了一点拓展,以帮助学生学习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范例。本人认为这一点似乎放在文中的学习会更好。课文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赵氏挑掉了一茎,严监生才一命呜呼。这是一段多么绝妙的描写啊!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特点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的印象是很深的。在此时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最后结束时再拓展一个外国作品的吝啬鬼形象──《守财奴》,让学生课外阅读,进一步强化对这种写作方法的掌握,效果应该会更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好心人
- 一次星际审判
- 杨利伟叔叔
- 送妈妈一个太阳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读《养花》有感
- 我的自画像
- 劳动也快乐
- 最可爱的人
- 作业自动批改器
- 难忘啊,小学生活
- “傻大姐”姜青
- 让世界充满爱
- 人与环境的互动——论人性的不可靠
-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收影响探究
- 论当前建立中国税收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 论对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 谈建筑产品混合销售业务税收问题的思考
- 一本与一体:儒家一体观的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 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几个阶段
- 自知与自胜
- 对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认识
- 论国际经验对中国税源管理的借鉴
- 对国税机关创新反腐倡廉制度的几点探讨
- 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性知识的禁忌
- 社会发展合理性的三个问题
-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
- 一堂基于对话的读书习字课──特级教师薄俊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赏析
-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杂谈
- 青蛙卖泥塘
- 真正的男子汉
- 中奖以后
- 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张华
- 让学生在咀嚼文字中学会朗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 如何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孩子
- 父母是孩子良好自尊的重要培育者
- 怎样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 让爱自然的流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案例
- 保护弱者 让我们勇敢──《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