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2
《山中访友》教学杂谈
〖夯实小组讨论环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是体现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首选,于是在我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几乎每节课都少不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似乎没有小组讨论就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然而一次“意外的事故”让我不得不静心思考小组讨论的意义。那是《山中访友》的第二课时,我像往常一样在提出思考问题后宣布小组讨论,结果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并不让人满意。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还有小组的同学把此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开始做小动作,甚至相互打闹起来……过了几分钟,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开始点名发言,他们开口就是“我觉得……”没发言的学生或唉声叹气,或漫不经心,根本没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反思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很热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是放任,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怎么样”。这不是我要的讨论,这不是真正的合作。
〖引导学生读中悟美·在朗读中欣赏美〗
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在朗读中感悟,已是如今阅读教学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感的熏陶,阐释了人文之精神。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朗读中可以培养学生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启迪。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美呢?
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欣赏到美好的事物。
例如:《山中访友》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投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这样一篇从内容到形式到情感极具美感的散文,如何通过高质量的读,让学生充分品味到它的美呢?
如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这段时,我先是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其次是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来到山林中,你会跟那些朋友打招呼?再让学生美读全段,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快乐与和谐,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我”与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的情意。从朗读中欣赏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
〖“我的教育故事”之一·真实的课堂,全新的感受·文字再现生活的语文课堂〗
感谢领导的厚爱,感谢同事的支持,我有幸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十几位年轻教师提供的十二节生动活泼,启人心智的观摩课亮点纷呈,熠熠生辉,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新鲜、活泼和丰富,首次亲临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观摩活动,感慨颇多。
语文课上,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掌握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于是教师妥帖的安排了富有新意的随文练笔训练。学生熟练的用艺术的文字再现着生活,表达着情感。例如:以《山中访友》一文教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还有什么呢?你愿意和他们打个招呼吗?于是同学们依照文章的表达方法乐此不疲地和蚂蚁,野花,蝴蝶等打起了招呼。比如,你好,漂亮的野花,你露出动人的微笑,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吗?你好勤劳的蚂蚁你在地上爬来爬去是想在我身上来玩吗?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是邀我共舞吗?这些优美活泼的文字无疑是孩子们生活的再现,同时既是孩子们对文本的延伸和拓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五
- 教你一招——做早餐
- 学烧青椒土豆丝
- 第一次买菜
- 消失的城市
- 我的理想
- 愉快的星期天
- “世遗会”我们期待着,我们准备着
- 螃蟹
- 我眼中的世界遗产大会
- 装死的蜘蛛
- 一起为苏州骄傲吧
- 世界遗产与年轻人
- 妈妈带我去买菜
- 苏州园林甲天下
-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网络信息娱乐化价值初探
- 论职业技能培训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 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泛读课的改革研究
- 论农业院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验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论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改革之法
- 关于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 教学目标和过程设计浅谈
- 论数字媒体专业实践类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
- 关于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析
- 关于高校的职能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 关于我院考试评价改革初探
- 试论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 关于跨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与考试方式改革初探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发现美 感受美──《山中访友》教后记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注意学生的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教后记
- 《山雨》相关知识
- 感动真情 收获朋友──《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山中访友》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