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注意学生的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小语六年上期《山中访友》是散文家李汉荣的一篇散文,作者所拜访的是一群“非人”朋友,它们中有庄严的老桥、挺拔的大树、智慧的悬崖、活泼的云雀,全文以拟人的手法,凭借清新的笔调,灵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么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我带着学生怎样去拜访这些老桥、露珠、山泉、小花等各个生命的化身,与他们相遇,与他们对话呢?
通过备课,我发现这课的语言极具诗的特质,言辞清晰而流畅,情感真挚而朴素,是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绝好材料,学中的诵读为之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朗读中的体验,帮助他们进入角色,感受那惬意,那快乐。
一、有质疑地朗读
当学生刚进入课文时,我是这样子提问: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跟他交流的?或提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样感受,我们该怎么读呢?学生各自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他们稚嫩的声音,反映了他们的朴素的情感。
二、有品味地朗读
文中的朋友很多,是否每个人讲话的口气一样呢?告诉学生可以根据人物的对象特点(年龄、身份、心情、环境),如见到老爷爷,心里充满着尊重和敬佩,读时应有不同的口气。为了让朗读焕发新的生命力,我设计了趣味诵读游戏,跟老师对比读,跟同学对比读,读读议议,再疑再议再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展示的机会和享受参与的机会,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读出神采、读出韵味的机会。此时的读再也不是机械的张口,而是神采飞扬地读!
三、有创造性地朗读
学生有了朗读体验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我对学生说:“其实在这山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朋友外,还有无数的朋友,请你逐个与他们打招呼好吗?”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与一块普通的石头,有的与一片飞舞的落叶……学生大多数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又增加了自己的想象.可谓精彩.可见,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关键的是教师要用敏锐的目光去挖掘文本的字眼、词眼,而后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扣开心灵之门后敞开胸怀地读。
四、有配乐地朗读
一曲悠扬的小提琴乐曲由远而近,小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起这篇课文来,相信这时候激荡在他们心中的是丰富的情怀,浪漫的情怀,充满诗意的情怀,这时,是感情交融后震撼灵魂地读,人与自然已经水乳交融在一起了,相信他们将来去探访大自然时一定不会与这些朋友失之交臂的。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不但有助于学习积极性地调动,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它有诸多功能:包括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
总之,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充分认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掌声
- 美丽的秋天
- 美丽的金銮湾
- 家乡的小河
- 发试卷
- 我的自画像
- 寻找秋天
- 音乐课前
- 我的小书包
-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 我的同学
- 小鹿与乌龟
- 狐假虎威续编
- 白菜和萝卜
- 我发现了狗睡觉的本领
- 论物上请求权制度民法论文(1)
- 体制转型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民法论文(1)
- 论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_民法论文(1)
- 论无效担保合同担保人的民事责任_民法论文(1)
- 论手机短信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_民法论文(1)
- 中国民法亲属编立法若干问题探讨_民法论文(1)
- 物权法的方法与概念法学民法论文(1)
- 从赡养抗辩权透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_民法论文(1)
- 试论商品房预售纠纷案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_民法论文(1)
- 探析举证责任倒置在民事赔偿案件中的适用_民法论文(1)
- 论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_民法论文(1)
- 浅析民事调解_民法论文(1)
- 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律性质民法论文(1)
- 论无效婚姻_民法论文(1)
- 论对探望权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_民法论文(1)
- 《画》教学设计之五
- 《画》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之一
- 《画》教学设计之一
- 《画》综合资料
- 《画》教学设计之三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 《画》片断赏析之一
- 《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 《乌鸦喝水》教学评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