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感动真情 收获朋友──《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课《山中访友》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上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朋友”两字,并问学生,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两个字的?
有的说:“能给我帮助的人,对我好的人是我的朋友。”有的说:“关系亲密,熟悉的,要好的是朋友。”有的说:“朋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还有的说:“我的朋友是XX,因为当我题目不会做的时候,他会帮助我。”……学生说了很多。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很多孩子更多地关注朋友应对自己好,愿意帮助自己的,没有一个学生说到自己对朋友应该怎样。我想这与现在的孩子更多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不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是相互的这个道理吧。于是,我把词典中的解释写在黑板上:朋友──彼此在交往中产生的感情。我让学生细细体味字典中的解释与自己刚才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思索了片刻,有一个学生说到一个词:“彼此”。她说朋友是相互的,应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的,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我想这应该朋友交往的真谛吧,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是那么难能可贵。于是,我因势利导,说:“是啊,看看我们班的这几对朋友,有些就是在互相帮助中建立了友谊。人生难得一知己,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几个朋友同行,将充满快乐。今天,著名的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要去拜访他的朋友,让我们与他同行吧。”
预习过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有哪些朋友?于是学生板书了很多。从板书中,学生发现作者的这些朋友都是自然界的物体。这就在学生的心里打下一个问号,为什么景物也能成为人类的朋友,人怎么与这些景物像朋友一样交往呢?产生疑问是学生探究学习文本的良好契机,我说:“你能感受到作者是去山中看望他的朋友吗?”
生:“作者一出门,就和风撞了个满怀,说明当时作者的心情是很高兴的。作者一定在想着看到老朋友该与他们聊些什么。”
生:“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希望有人来打扰自己与朋友的聚会,他要好好享受这美好的一天。”
生:“朋友相处,快乐是最重要的,因此不需要带什么礼物,你去看他们就是送给朋友最好的礼物。”
我说:“是啊,这就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大张旗鼓,不需要劳师动众,只要带着一颗问候的心,朋友一定能感受到的。”学生能从这些看似平淡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这是理解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学生自己感悟人与自然成为朋友的情感铺垫。顺着这种情感,我问:“作者看望他的朋友,带着一颗问候的心,朋友们感受到他的问候了吗,他们是怎样来问候作者的呢?”
生:“感受到了。课文的句子‘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作者把树林当作自己的知己,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员,仿佛与这些树融为一体。‘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和小鸟、露珠很有默契,一声呼唤是小鸟的问候,一个眼神是露珠的问候,他们好像在说,老朋友,你好,我们又见面了。”
生:“第五节中出现了好几位朋友,这些朋友像各种不同的人,每个人欢迎作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山泉是一位称职的家庭主妇,当客人来时立刻热情招待。溪流是一位诗人,当作者来的时候,为他吟诵优美的诗歌。”
我没有想到学生不仅能把这些自然界的物当成人来理解,还把他们理解成各种富有特点的人。确实,这些自然界的朋友有的豪放,有的深沉,有的可爱,有的善解人意,各有特色。于是,我让学生继续想象,学生把悬崖看作饱经沧桑的老人,把白云当成纯洁的少女,把瀑布理解成男高音歌唱家……这些朋友都是用不同的形式在迎接着作者的到来。
我想,当学生们的思维跟着作者一起展开想象的时候,学生的感悟与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变成了作者,进入了大自然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语文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喜欢的内容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现、感悟是多么宝贵。
落花有情,流水无意,而在课文中落花和流水都是感情细腻的知己与朋友。读着读着,学生对文中这些即将逝去的朋友有了全新的感受。一个学生说:“落花来自于泥土回归于泥土,那是生命的轮回。人生在世是很短暂的,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很不容易,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一个学生说:“落叶与落花凋谢、落下、腐烂,变成泥土,他们的生命短暂而又美丽。路边的石块虽不起眼,但是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当我们的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有朋友在身边陪伴,不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吗?”
是啊,朋友贵不在多,在于真诚。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这么多有关朋友的感受,这是我意外的收获。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这节课,学生有这么多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我应当珍视的。
正因为学生对朋友的理解很深入,当读到下雨的片段时,他们不会认为下雨是一件扫兴的事。有的说:“那是老天爷在挽留作者呢。”有的说:“雨知道朋友来了,赶得太急了,怕来晚了就见不到自己的朋友了。”有的说:“这是大自然的欢送曲,让作者下次再来这儿相会呢。”是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朋友来时,我们伸出臂膀迎接。当朋友走时,道一声“走好”。学生在平平凡凡的句子中读出了不平凡的意味。
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今天学生把他们的能力充分的展示出来,不仅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这是他们今后人生一大宝贵的财富。这节课,学生思绪万千,滔滔不绝。他们在品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对朋友的理解。我想,今后他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知心的朋友,一定会如作者般珍惜,真诚相待的。
快结束时,我对学生们说:“作者把大自然的一切都当作朋友,因为作者喜爱他们,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你会发现你的周围也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只要充满一颗真诚的心,你的朋友一定也会成为你的知己。希望我们今后也能对大自然说一声,让我们成为朋友,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感受他们的美与真。文章的结尾,作者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回家了。让我们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结束这节课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一句名言的启示
- 文明只差一步(24)
- 文明只差一步
- 一句名言的启示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20)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浅析外语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及训练
- 浅析高校独立二级学院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创新能力探索
- 浅析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试论探索网络教学在外语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DELPHI报表的动态生成
- 浅析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度
- ISDN的实用经验介绍
- 远程访问服务
- 三网融合及其物理网络的选择
- 图像块平坦测度与系数扫描方式选择
- 关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ASP市场分析与展望
- 新世纪的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
- 浅谈英语学习者“自尊需要”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 创建自己的Dephi构件
-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积累篇
- 《要下雨了》整体阅读感知
-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巩固篇
-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阅读篇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提高篇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 《要下雨了》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