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用情营造诗意的课堂──《山雨》教学随感
《山雨》是一篇如诗的散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先写山雨悄然而至,由远及近,雨声歌谣般动听,接着着重描写雨中山林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雨悄悄的停了,林中留下雨的余韵。文章寄情于景,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字字句句婉丽动人,极富感染力。
课前我一遍遍朗读,陶醉于文字营造的优美意境之中,抒发着由文字牵引的心灵深处涌动的情感。静下心来,一个疑问涌上来:孩子们能透过文字对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有所体会和感悟吗?怎样引领孩子们用心用情畅快淋漓地淋一场山雨呢?思索良久,我的思绪又回到“情”字上。对,就用我的情去感染学生,用我的情去催生学生的情吧!
上课伊始,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山雨》是一篇很美的散文,作者用如诗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令人神往的山林雨景图。老师非常喜欢这篇课文,课前老师一遍遍地读,一遍遍想象着雨中的情景,随作者一起沐浴山雨,品味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万般神奇,抒发心灵的感动。学习这篇课文时,希望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多读、多想、多感受,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感受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听了我的这番话,孩子们的神情显得有些神往。开始读书了,气氛并不热烈,有些孩子甚至无动于衷,表情木然,显然没读进去,做做样子罢了。我不去理会他们,而是拿起书本,边在教室里踱着步边小声朗读课文,我的头脑中不时闪现着课文描写的情景,闪现着生活中类似山雨的幕幕往事。我读得动情极了,投入极了,一遍又一遍……我踱过每个孩子身边,眼睛的余光发现他们都会停下来,盯着看我入神的朗读,我不去管他们,由他们看。渐渐地、渐渐地,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悄悄扫视,孩子们摇头晃脑,从他们丰富的神情中,我发现他们都像我一样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去了。
接下来我说:“孩子们,我给大家朗读一遍吧,可能会读得不够好,但我会用心去读,表达我的真情。”于是我娓娓读来,雨前的悄然、神秘,雨中的美妙、神奇,雨后的清新、幽静,我的眼里饱含泪花,将课文演绎得那样从容、自然,孩子们有的聆神倾听,有的呆望着我,有的闭目神思,无不入情入境,如痴如醉,课文读完,教室里掌声响起,诗意悄然酝酿着。
读完课文,孩子们谈了自己听后的体会:“老师的朗读,使雨中的山林显得更加多姿多彩,我们好像身临其境,陶醉在山雨那美妙的情境之中。课文读完了,而我还在意犹未尽的回味着大自然的美,好像还没有看够似的,真想再回到雨中遨游。”“我感觉作者和彭老师拉着我这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小女孩,一起来到了这仙境般的山林中。雨水滴落在树叶上,树叶显得更绿了,我能触摸到那嫩绿的树叶。”“老师读课文时,我仿佛进入了梦中仙境,老师读完了,我才从梦中醒来。”
我将下面的时光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朗读或想像或批注自己的体会,充分与文字亲密接触,然后与全班同学尽情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谈阅读体会,有的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有的朗读自己读文时写下的随笔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我本来很讨厌雨,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了,雨其实很美,它是一首无字的歌谣,神秘飘渺,令人遐想;是一支画笔,能渲染出色彩丰厚的的水墨画;是一个钢琴手,能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山雨,淅淅沥沥,如流星飞下╱那样纯洁、那样神奇╱山雨,一个属于大自然的美。”“课堂上,老师动情的朗读,同学们精彩的发言,静静地将我带入了那美妙的情景之中。听啦,轻快的音乐沙啦啦啦;看啦,晶莹的雨珠飘飘洒洒;闻啦,栀子的清香沁人心扉。”“我想,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不然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呢?一定是的!”……只要孩子们的表达中能透露那么一点自己的感悟、一丝自己的真情,我就充分肯定他们。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美在我们心灵中弥散,我们陶醉其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下课……
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心中有情,就能从心底流淌出最美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情,就能营造诗意的课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馋猫啊馋猫
- 妈妈,让我为您画张像
- 开心豆
- 对母爱的倾诉
- 自我介绍
- 我的爸爸
- 《西游记》人物评论
- “唠叨院”院长
- 我的老爸
- 爱干净的妈妈
- 我班的可爱水果--草莓
- 奖状多多的我
- 我
- 我是女生
- 成长
- 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关于强化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 风景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认识
-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
- 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问题、对策与未来
- 桥梁墩身施工及质量控制
- 房屋施工管理与施工质量分析
-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浅析
- 浅论房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 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特点与研究
- 监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探究
- 武东铁路站区供水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 关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分析
- 铁路铺轨的施工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三
- 《最大的麦穗》教案之四
-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一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五
-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 孙建峰教学实录《最大的麦穗》之一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二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四
- 孙双金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
-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