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索溪峪的“野”》评课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的心情。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上课伊始创设情境进入课题后,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课上,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没有什么“牵引”与“指导”,更没有针对重点语段进行分条缕析,而是让学生以“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主式学习活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自己的同伴开展讨论学习,他们在交谈中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然后集体交流评议。
课堂师生合作愉悦。课堂教学是心与文本的对话,是心与心的交流,在柔美的音乐中进入情境。生生、师生之间开心地表达,真诚地交流,学习氛围热烈、轻松。朗读入情入境,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课文通过描述索溪峪的“山”、“动物”、“游人”、“水”四个方面的内容,写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种纯天然的,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是一种野性的美。课文语言非常优美,教师反复引导学生阅读,“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多体会,把感悟记录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跃跃欲试,声情并茂的读。教师真诚地给予鼓励,引导他们将一段段文字读成一幅幅画面。激励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着,用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真诚地评价,在充分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了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漾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本堂课教师的成功之处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清晰,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的内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开放活力的课堂,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课堂以教材蕴含的情趣为源头,以教师的情感外观为主导,在媒体的助推下,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调动师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利用网络媒体搜集相关文字、图片、录像,帮助理解文本,达到集思广益,这是成功之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花也有生命
- 神奇的笔
- 给妈妈的留言条
- 好吃的苹果
- 给震区小姐姐的一封信
- 我家的花儿长大了
- 三只小兔吃苹果
- 玩虫子
- 笑成了一朵花
- 一个有趣的活动
- 浇花
- 《狮子王》观后感
- 我的梦
- 考试
- 我的爸爸
- 论会计文化的最高层次——会计哲学观(1)
-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概念的探究(1)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解读(1)
-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1)论文
- 面向21世纪——我国当前会计的改革与发展(1)
- 企业年金会计问题之我见(1)
- 论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1)
- 流行的谬误:会计诚信的认识误区(1)
- 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运用(1)
- 外空损害赔偿责任机制在环境问题上的新思考
- 西方会计信息披露的三个基本理论(1)
- 会计准则的制定动因(1)
- R&D:亟待重视的会计视角(1)
- 人与物关系的变化:从物权法到环境资源法(1)论文
- 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探讨(1)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7
- 《静夜思》教学设计5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6
- 《静夜思》教学设计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5
- 《静夜思》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7
- 《小小的船》教学建议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1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