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9
程序导练,多法并举──《詹天佑》课堂教学评析
梁老师的记叙文教学采用“五步导练法”。这既是“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程序,又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由于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具体、程序清晰,使老师的“导”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输入,兴趣盎然,自读、自学、自问,自得其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体现了梁老师的这一教学特色。
导练的第一步审题,第二步捕捉中心,这是第一个整体的展开。由于学生熟练这一操作程序,使这两步的自学有广度,有深度。课前参阅了人物的有关资料,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学习方法,明瞭重点训练项目在本课要落实的任务,并迅速、准确地概览全文,了解大意,捕捉了中心。
导练的第三、四步是引导学生对部分进行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三段是文章的重点,集中表现文章的中心。梁老师根据不同段落的特点,学生理解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训练。第二段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说明,既是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采用问题导练。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揭示了两种自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分层,设疑、质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分清了段中层次,而且对关键的词、句抓得准,分析得透彻。“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采用操作法检查自学课文的效果。教师出示三个象征图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演示推拉的火车头。这简单的几个动作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导练的最后一步是回归整体。梁老师的做法仍是放手让学生操作。从词句到段落,从内容到中心,从写法到感受等要求学生圈圈划划批批注注,然后互相交流。既达到巩固提高,升华认识的目的,又注意了读写迁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注意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五步程序导练”遵循了阅读的心理过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注意了它的科学性。使之成为学生自学一篇课文可操作的程序,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训练课。梁老师善于运用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在展开整个程序的过程中注意了它的艺术性。不平均用力,因文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竭力优化程序中的每一个要素。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照此训练,一个“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局面一定会早日形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
- 一件新鲜事
- 我去王府井书店
- 第一次炒菜
- 最关心的事
- 一次激烈的比赛
- 闹海
- 天空中的风筝
- 冬运会
- 第一次坐飞机
- 美丽的婺州之夜
- 丢手绢
- 蜘蛛展
- 车上的笑话
- 停电了
- 论大学生应加强动物福利观念教育
- 基于涉外企业行业特征的商务英语教学设想
- 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控制
- 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
-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论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项目教学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 浅析多媒体翻译教学中译者能力的培养
- 论对新时期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 论规范办公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 现代班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机制及其操作实践
-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建构
- 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
-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⑵
-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⑴
- 《桥》教学课例
- 有效的朗读预约课堂的精彩──听俞老师的《桥》有感
- 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灵活运用──《桥》教学案例
- 体验情感与生命──《桥》新课程公开课第二轮教学反思
- 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桥》教后反思
- 读出精彩──《桥》教学案例
- 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桥》一课教学反思
-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
-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
- 《桥》课例反思
- 体验、情感、生命──《桥》教学案例
- 《桥》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