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5
《中华少年》课文简说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生日
- 我的爸爸
- 我的妈妈
- 夸夸我的家乡
- 小狗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
- 读七步之才之感受
- 过新年
- 育儿有方,教子有道
- 我的玩具
- 可爱的小花狗
- 我的书包
- 读《超级笑笑鼠与别动队去探险》有感
- 老师就这样走了
- 成语两篇
- 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 乡镇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策略
-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 浅谈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互联网化
-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长期市场绩效实证研究
-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问题及应对办法
- 铁路多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探讨
- 浅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 浅谈如何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石油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
- 试论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
- 基于企业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探析
-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浅谈财务管理对电信企业运营中的促进作用
- 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
-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 《范进中举》课本剧
-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
-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 林黛玉性格分析
- 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
-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