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5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片段1〗

设疑──荡起层层波。

师:老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读成一个个问题。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与困惑。(生答略)

师:我也有个问题。老师昨天晚上把文章读了三遍,在找一个字,你们猜猜在找哪个字?

生(兴致勃勃地)冷、穷……

师:这位同学与我心灵相通。我不明白为什么1737个字中,就是没有一个“穷”字!课题是“穷人”,通篇却找不着“穷”字,难道作者搞错了?

生:不是,作者写的确实是穷人。桑娜和渔夫是穷人,西蒙也是穷人。

师: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通过读文章揭开我们的困惑吗?

师:读文章之前,想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播放凄美的二胡曲《睡莲》)你听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凄凉、凄惨、悲凉……

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生:我用心聆听,从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的。

师:音乐可以用心感受,读文章呢?

生:精心阅读,要读进去,与作者心与心地交流……

师:想要感受小说的丰富情感就需要用心读进去、还要想开来。(板书:读进去想开来)用自己喜欢的轻声朗读或者静心默读走进文章,走进人物的心灵。

〖片段2〗

品析──扬起片片帆。

生:“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从这句话中,我看出桑娜家里很穷。

师:简单地说,关键词是什么?

生:补、破。

师:它让你想到什么?

生:这张帆已经用了很久,已经破得不成样了。他们夫妻多想再买一张新船帆,可是他们太穷了,买不起,只能补了再补……

师:同学们,这就是“读进去,想开来”。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继续说说你在桑娜家还看见什么?

(师随生的解读板书关键词:补破帆、光脚、古老的钟、冒险打鱼……)

师:我们刚才已经走进了桑娜的家,看到了补了再补的“破帆”,老得不能再老的“古钟”……我们也随着桑娜的脚步看过了西蒙家的阴冷潮湿、了无生气,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桑娜的家是──

生:穷苦的。

师:我们也感受到西蒙家是──

生:更穷的。

师:在这个海边的小渔村还住着很多的渔民,你们是否看到了桑娜的其他邻居──比如“东蒙”的家?还有,桑娜的亲戚家、朋友家,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肯定也是破旧不堪的、穷苦不堪的……

师:你也不用“穷”字,用你的想像描绘描绘。

生:简易的小木屋,到处都能灌进风来,在海边摇摇欲坠。

生: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惟一的一张木板床上……

生:他们一家也靠丈夫出外打鱼,吃了上一顿不知道下一顿在什么地方……

师:是的,这就是当时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只有那可恶的统治阶级才过着奢侈的生活。看来同学们真的读进去了,才有这合理而丰富的想像。这就是文学的魅力,里面蕴涵着一个丰富而广阔的世界。

〖片段3〗

感悟──划出道道痕。

师:同学们的点拨,让老师恍然大悟,全文没有一个“穷”字,却处处可见穷困之景。不过,我还有一点点不明白:桑娜家和西蒙家就只有“穷”吗?

生:不对,因为……

师:让我们再次读进去,走进桑娜的家、西蒙的家,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回读课文1~7自然段。)

生:我感受到了桑娜家里的温暖。

生:我从“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看到了桑娜的勤劳。

师:你能把这温馨气息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我从“没什么可抱怨的”,看到桑娜的满足。

生:桑娜深夜去看她的邻居西蒙,看出她的善良。

生:西蒙临死时对孩子的无限牵挂,让我读着读着都想落泪了。

师:那是你对穷人充满了同情与关怀。还有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对吗?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段感人的细节描写。

师:穷人真穷,只能勉强度日,他们挣扎在脆弱的希望中;但穷人又不穷,跟那些为富不仁者相比,他们多了许多让人感动的温情与善良,多了一份不轻言放弃的勤劳与坚强……

【反思】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何谓“本色”?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本色”?结合《穷人》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1、“本色”是师生本位的统一: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提出问题,但我也提出自己的问题:“我在文章中找不到一个‘穷’字?”“桑娜家、西蒙家就只有‘穷’吗?”这两个问题既提纲挈领又层层推进,删繁就简直奔主题。许多教师为避免落个“不尊重学生主体”的恶名,在该讲的地方不敢言,在该导的地方不敢引,该疑的地方不敢问……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意识,也是值得商榷的。薛瑞萍老师说:“站在课堂上,我就是语文!”这也说明,“本色”意味着师生本位的平衡和统一。

2、“本色”的主旨是能力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怎样走这条路的呢?我引导学生“读进去,想开来”,走进穷人的家,走进文本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画关键句、找关键词语。当“破帆”、“古钟”、“稻草铺”、“旧头巾”等一个个关键词在学生的读读议议中浮出“水面”时,它们就像一个个像素点渲染出一幅幅丰富鲜活的“穷家图”,勾勒出一卷卷清晰的旧俄社会的轮廓。在21世纪新概念的阅读中,应该赋予更丰富更有时代气息的含义,培养学生找“关键词”品读人物,可谓是简约而不简单,是充满着时代魅力的阅读能力培养。

3、“本色”是实效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特级教师高林生曾经这样风趣的比喻:学生和文本如一对“恋人”,老师就是他们的“媒人”;当“媒人”介绍“对象”互相认识后,“恋爱”就该由学生和文本去谈了。《穷人》的教学,听不到热闹的齐读,没有激烈的争辩,也没有装腔作势的演练,只是多了一份淳朴亲切的舒服,多了一份宁静致远的享受。如自由初读,让学生将文本读出了“一条线”,文本的整体便被清晰地勾勒了出来;在读、画的默读中,让学生抓关键词句将文本读成了“一幅画”,穷人的生活再现于我们的脑海;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文本化成了“一片情”,文本的价值植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在文本中实实在在地“走了个来回”,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所以说,语文的本色离不开实在的对话、实效的对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跟妈妈去上班
端午节
我能背会
我发明的帽子
日记
四川地震感受
地震可吓人了
我的哥哥
难忘的体育课
放假的第一天
我的动物朋友——小金鱼
秋天到了
梦想未来
父亲节
小花猫
平安单位创建方案
我校小学德育工作措施
一封给领导的感谢信
社区建设计划
乡镇组织工作要点
预备党员个人整改措施
群众满意窗口创建计划
反腐倡廉计划
巾帼文明岗创建计划
教育工作要点
企业综合办公室工作思路
小学党员教师整改措施
幼儿园第二学期工作要点
教育局工作思路
公司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民主·宪政·美德——《联邦党人文集》的“共和”概念
加入WTO后中国电视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对策思考
TRIPs协议的实施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论文
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
涉法信访是否挑战司法权威
我们应该向百老汇学什么?
从媒体关于现代音乐之争论所引发的思考
感悟中国现代音乐的真谛
民主的尴尬:从选举团制度看美国选举政治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新自由主义学说及其政策在转型国家的失败
城市化跃进中的户籍制度改革
我对中央美术学院的潜在危机的认识
《借生日》教学设计
《司马光》送教下乡教学设计
《阳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阅读教学片断及评析
《司马光》课堂教案(第二课时)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司马光》
《比尾巴》教学设计
《匆匆》教案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司马光》汇报课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影子》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A、B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