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研读品悟 精读体会──《穷人》教学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不同类型的课文,所采用的读书方法也就应有所差别,就是要巧用阅读方法,让学生有所感悟,理解文意,积累知识。现以《穷人》一课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研读品悟,精读体会。
师:今天,我们学习《穷人》一课。谁来说一说“穷人”的含义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生:“穷人”就是没吃没穿,生活很困难的人。
师:不错,你理解的很好。那这一课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通过读课文把这些问题圆满解决的。
(学生自读课文,读后按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本课并没有写穷人“穷”到什么地步。
生: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桑娜和渔夫收养邻居西蒙孩子的事。
生:我想问一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师:你的问题提的真好!谁能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本文作者以及本课写作的资料,教师补充。这一环节为后面的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生:老师,我想问一问,桑娜家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他们已经吃不饱饭了,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我真要为你喝彩了,你的问题提的好极了。接下来,我们就认真研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你们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品悟“穷人”的品质。同时把你感受深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最后,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生: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桑娜是不忍心西蒙的两个孩子活活饿死,才不顾自己家的困难,把他们抱过来的。
生: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桑娜很善良。
生: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渔夫也很善良。
师:大家学得很不错,我们一起来读第八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学生自读,再齐读。)
生: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挨丈夫的揍是自作自受,甚至认为揍一顿也好?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桑娜心里很矛盾,家里的生活重担已经够丈夫受的了,可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西蒙的孩子被饿死,而自己做这件事又没有与丈夫商量,征得他的同意,所以她认为揍她一顿也好。
师:你说的太精彩了,课文读得真细,体会也很深刻。
生:课文描写桑娜矛盾心理的那段话并不长,却用了4个问号,3个感叹号,5个省略号,这种写法很少见,这些标点符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师:你的问题提的真有水平。谁能为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都在小声讨论,看来他们很难解决。)
师:那谁来说一说,我们读这一段时应读出桑娜的什么心情?
生:我认为应读出桑娜的紧张。
生:我认为应读出桑娜的担忧。
生:我认为应读出桑娜的矛盾自责。
师:哪些词、句反映了要读出桑娜的紧张、担忧、矛盾自责?
生:“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反映桑娜很紧张。
生:“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反映桑娜为丈夫担忧。
生:“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我自作自受。”反映桑娜矛盾自责。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那文中的省略号又省略了些什么内容呢?我们来试着在省略号上加一些内容,使它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好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我在第一个省略号处加“再加两个孩子日子可怎么过呀?门响了。”
生:我在第二个省略号处加“噢,是风吹动了门。”
生:我在第三个省略号处加“我是怎么了,我还没想好呀。”
生:我在第四个省略号处加“我是怎么回事,也没跟他商量就把孩子抱回来了。”
生:我在第五个省略号处加“我宁愿多吃点苦头,也要收养这两个孩子,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师:你们简直都成了作家了,对课文内容领悟得这么好。现在谁来说说这些标点符号起什么作用?
生:我认为这些标点符号更好地体现了桑娜紧张、担忧、矛盾自责的复杂心情。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读来表现桑娜的这种复杂心情。请先同座互读、互评,我再指名读。
(学生认真练习朗读,我在他们中间相机指导。)
师:渔夫总算活着回来了,桑娜和渔夫进行了怎样的对话,请同学们精读12~27自然段,再想一想:当桑娜把西蒙的死告诉渔夫后,渔夫的脸为什么变的严肃,忧虑?(学生精读体会,交流。)
生:我认为渔夫的脸变的严肃是因为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个严肃的问题,自家的生活已经够成问题了,有没有能力再多养活两个孩子,确实让人担忧。
师:渔夫最后作出了怎样的决定?一个“熬”字体现了什么?
生:渔夫叫桑娜把孩子抱过来。我认为一个“熬”字体现了渔夫是个善良的人,他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养活这两个孩子。
师:你说的真好。读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很感动吧,请你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桑娜和渔夫生活那么困难还要帮助别人,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生:今后我一定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生:如果我们人人都乐于助人,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美好的大家庭。
生:(略)
师:同学们的感受太深刻了,那么桑娜和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变成了九口之家,他们将怎样生活,结局怎样?请展开丰富的联想,续编这个故事。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一个出色的作家,都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结局来的。同学们在续编故事时,要大胆想象和创造,但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续编《穷人》的故事,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本课采用“研读品悟、精读体会”的学习方法,真正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了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蜗牛历险记
- 我用电脑画画
- 缤纷夏日(日记7.5-7.8)
- 四色兔
- 给刘思影同学的一封信
- 缤纷夏日
- 奥林匹克梦
- 苦瓜
- 缤纷夏日(日记7.16-7.22)
- 缤纷夏日(日记7.21-7.27)
- 我家的贝贝
- 爱风的孩子
- 百变男生
- 难忘的六一
- 捉老鼠
- 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 中层领导离任审计探索
- 信息系统审计师是怎样炼成的
-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成因及防范
- 知识经济对审计的挑战
- 审针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 我国审计控制的目标定位及实现途径
- 企业改制中内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对审计处理处罚执行难的几点思考
- 建立审计机关内部业绩评价制度的建议
- 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干部廉政勤政
- 孙权生平简介
- 鲁肃生平简介
- 吕蒙生平简介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说课设计
- 评《孙权劝学》的语言情味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反思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 司马光生平简介
-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孙权劝学》学法指导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实录
- 《孙权劝学》重点句子分析
- 《孙权劝学》有关资料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杂谈
- 《孙权劝学》圈点三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