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3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王铮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教者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贯彻阅读实验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文本的处理,以人格化的语言呈现在师生面前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着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二、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王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王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季花开了
- 潮州亮起来了
- 吹气球
- 美丽的家乡
- 给妈妈的一份生日礼物
- 春天来了
- 可爱的小狗
- 夏天
- 我心爱的“剑池雷虎”
- 秋天的童话
- 郊外踏青
- 气球的妙用
- 庆六一文艺演出
- 我的妹妹
- 有趣的老鹰捉小鸡
- 幼儿教育的适时与适度研究
- 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作文评讲中注重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 逆境中奋起的布朗
- 用精致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的实践与思考
- 语文教学重视语言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 浅谈思品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 钨丝同步抽丝机的设计
-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 试论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妙处
- 融合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幼儿礼仪的研究
- 增强职校班级凝聚力的实践与思考
- 语文教学重在阅读的探讨
- 试论如何借助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 桃花心木之教材分析练习
- 桃花心木预习指南2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9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B案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7(第二课时)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2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6(第二课时,附反思)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3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4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5练习
- 桃花心木预习指南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A案练习
- 桃花心木教案08(第二课时)练习
- 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