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3
美丽的纱衣 易碎的课堂──听《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今天,听了一节《只有一个地球》。听了一半,突然有一种美丽的纱衣,易碎的课堂的感觉。
这堂课,学生人手一机,遨游网络,却也其乐无穷。教师精心设计的网页上有“地球知识窗”、“美丽的地球”、“环境的破坏”、“太空的奥秘”、“理解与运用”、“课外拓展”等版块,还有有关的超文本链接──图片、文字资料、影片、练习、论坛等,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的设计确实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生5次集中利用网络学习:
1、课前预习时,学生登陆教师主页,自主阅读,自学字词,提出问题,给老师发电子邮件。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这种预习方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以学定教。教师愿望是好的,但是学生在网络上的阅读不能像书本阅读那样专心致志,那样入情入境,学生在没有自己思考的情况下就提出问题,提出和课文内容本身无关的问题。当然提出问题不一定就是课文本身的问题,但是必须是对课文内容思考以后的质疑。
2、老师归纳学生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地球可爱?”“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为什么说地球被破坏后,我们别无去处?”学生读书,思考,交流后,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就最感兴趣的部分和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
学生在读书、思考,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通过查阅有关的音像、文字资料,确实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学习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给了学生较多的自主选择权利,时机安排比较恰当。学生确实是阅读了文章,但是究竟阅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从语言文字本身感悟到什么,教师并没有深究,而是采取了旁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其他资料来加深理解。学生在本课还没有读好的情况下,过早的引入其他教学资料,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语文应该一边读一边想,不断的有自己的思考,思考的根源是语言,思考的凭借是经验。其他知识的过早介入,给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埋下了种子。读书更重要的是心领神会,即使是说明文也要明白作者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更何况这一课也是饱含了作者的情感。
3、反馈交流。总结课文之后,让学生戴上耳机,自选音乐,读最感兴趣的部分。
这是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的赏读,老师准备了一些音乐供学生选择配乐,学生选择音乐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课文的深度加工、理解过程。语言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是相通的,能够选择恰当的音乐,说明文章的语言学生已经理解了,领悟了。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好的,文章的理解,情感的交流是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是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甚至还读不通顺的时候,去给课文找到合适的音乐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礼记》中早有这样的话:“……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情感的交流需要一个静静的和作者相互对话的过程,而到目前为止,学生一直是忙着上网,根本不可能静下来。也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配上的音乐纯属偶然,就成了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形式。
4、读完书后进行网上承诺卡活动,尽情书写环保心声。
由于学生并没有切身体会,也没有深入到课文的语言中去,写出来的文字也是一些理性的大道理,没有个性化感受,没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总的说来,教师努力想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面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与运用信息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虽然披上了网络学习这层美丽而现代的纱衣,但是感觉语文学科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因素被冲淡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不充分。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发言不是在常态下进行的,很不自然。发言时虽然滔滔不绝,但是像在背稿子,不是临场发挥,不是通过学习以后发自内心的感受。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教师似乎并没有考虑成熟。这样的学习失去了孩子固有的纯真、自然,失去了语言的魅力,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这样的课堂披上再美丽的纱衣又能怎样呢?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始终没有进入情境中去,没有进入课文的语言中去,没有强烈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学生所得来的信息确实丰富了,但是有哪一条能使深入内心呢?学生学完了以后会留下什么呢?想到南宁观摩会上《只有一个地球》那节课,孩子们泣不成声的情景,与这节课孩子们不应该有的理性成了鲜明的对比。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如果丧失或冲淡语文学习的味道,没有让学生在语言中去感受、去领悟,不能脚踏实地读书思考,再美丽的课堂也是易碎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云姑娘
- 考试前的心情
- 我的家
- 联欢会
- 我的家乡
- 一双数学眼睛
- 洗碗
- 放风筝
- 蝴蝶花
- 乡村游戏
- 段考总结
- 我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 我要当选中队委员
- 第一次逛超市
- 母亲节
- 试论论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统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 论尊师观变化下“尊师重教”人文精神的失落
- 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
- 浅谈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 浅析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
- 浅谈转变观念,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 试论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 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浅析
-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
- 积极引导 着力培植 完善机制 开拓创新
- 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理论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 北师大网络教育毕业论文提纲的写作请求
- 浅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
- 财务公司之金融投资分析数量模型与运用
-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几个问题
- 爱,震撼人心──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地震中的父与子》难句解析
- 父亲,您真伟大──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分析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结构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题解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爱,会创造了奇迹──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