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少年闰土》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段节选。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原名周树人,开始学医,后改学文,走上了一条用文学作品来抨击黑暗的社会、改良人生的道路。
1918年5月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陆续写出了《孔乙己》、《药》等作品。鲁迅的小说虽然数量不多,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少年闰土》主要讲述了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给“我”这个世家少爷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等故事,使“我们”之间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由于这是一篇小说中的节选,在理解课文时,我们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体会,“我”和闰土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亲密人际关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课文共1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也就是“我”与闰土从“未见”到“相见”再到“分别”的过程,可以给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我”与闰土还未相见时,就听长辈说,他与“我”年龄相仿,由于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我”还知道了闰土很会捉小鸟。
第二部分(4~16自然段)写“我”终于见到了闰土。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比如: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等。“我”感到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这一部分的描写,主要讲述了一个农村孩子丰富的生活,使“我”这个大少爷感到很新奇,也使“我”非常愿意和他做朋友,听他讲更多的故事,和他一起去捕鸟、拾贝……因为“我”和往常的朋友都不知道这些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第三部分(17自然段)写闰土要走了,“我们”依依惜别。
这一部分主要写出了“我”和闰土建立友谊后难舍难分,不得已被分开后,还互相赠送礼物。写出了“我”与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树和小鸟
- 我与music的不解之缘
- 送姐姐去火车站
- 石塘人家
- 春天的舞曲
- 难忘的运动会
- 橙色的身影
- 坚 强
- 坚持未必胜利
- 莫让烦恼缠住身
- 我的理想
- 痛苦里开花
- 梅
-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 写篇烦恼的作文
- 从对抗走向和谐:修复性司法的本土移植_刑法论文(1)
- 反贪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我见_刑法论文(1)
- 论我国刑法第187条立法设计的问题与重构_刑法论文(1)
- 浅谈刑事案件量刑情节竞合的适用_刑法论文(1)
- 浅析过失共同犯罪_刑法论文(1)
- 法条竞合犯与观念竞合犯对比研究_刑法论文(1)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浅析_刑法论文(1)
- 论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_刑法论文(1)
- 浅谈牵连犯的处断原则_刑法论文(1)
- 关于增设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思考_刑法论文(1)
- 结合刑罚的功能谈谈我国的刑罚改革_刑法论文(1)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_刑法论文(1)
- 建议设立财产刑追诉人的求刑制度_刑法论文(1)
- 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我国反腐立法的发展_刑法论文(1)
- 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_刑法论文(1)
- 《珍珠鸟》教案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想
-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燕子》教案
- 《草原》教学设计
- 《花钟》教案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案
- 《有的人》教案
- 《路旁的橡树》教案
- 《白杨》教案
- 《草船借箭》的人物语言
- 《将相和》(六年制第十册)
- 《桃花心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