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少年闰土》教学片断
学生对不理解的句子质疑:老师,我不理解“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文章中一个特殊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没有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是很难把握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意的。我首先得让学生上下联系,认真读懂课文。
于是,我请他把句子所在的这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遍,这一读,与这句最相关联的话出来了,“啊!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读到这里,我又让学生质疑,学生的问题很自然地冒出来:闰土心中的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些什么事?为什么说是稀奇的事?我往常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他们和我一样不知道?
问题一大堆,要先抓关键,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有了解决之道。我们先得弄明白闰土到底知道些什么事?我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文段,经过思考、整理,学生总结出闰土向我介绍了捕鸟等四件有趣的事,其中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了“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我和学生们一块儿分角色朗读,想象闰土谈话时的神态、动作,从对话朗读中感受闰土形象;从文中多次出现的“我不知道”,“我素不知道”等语句感受作品中的“我”在听到这些事的好奇、惊讶、渴望、羡慕等心情,从而水到渠成理解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我眼里,闰土描述的事是稀奇事了,那是我以前从来不知道这许多的新鲜、有趣的事,现在第一次听到,当然稀奇了!
说到这儿,学生们更加迫不及待想了解,为什么这些事闰土知道,而我却茫然无知呢?此时,我适时讲解时代背景,讲述旧社会大户人家子弟的衣食无忧却受禁锢,所谓正统,实则狭小、单调、不自由的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充满激情地反复变序跳读文章中写我感受的一系列话语,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触摸字里行间作者的心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就是“言为心声”。
由于有了前面较为深刻的理解作铺垫,在情感诵读中学生们心潮澎湃,他们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情,读到最后,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朗读中流露出的、渴望、羡慕、无奈甚至是悲愤等情感。而我让他们在激情未了时,谈自己对最初同学提出质疑的那句话的理解时,他们谈话的准确和深度让我一阵阵惊喜:
“文中的‘我’很羡慕闰土见多识广,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长大,懂得的东西多,而他和他的朋友们虽然不愁吃穿,却被家人关在家里,好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生活很无趣,他渴望过闰土一样自由,又能长见识的生活。”
“我觉得文中‘我’的愿望只能是奢望,因为他们的父母是不可能让他们走出去过那样的生活的。”
“我体会到文中的‘我’很向往又有趣的生活,可又不能实现,所以他很无奈。”
“他也很悲哀。”
我被孩子们的话深深震撼了,他们只是一群六年级的孩子,却能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这样的认识,那么,上初中时,他们再去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该对吃人的封建礼教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吧!
再接下来,我让孩子们略读了文章最后一段,两两组合自己设计台词、表情、动作、排演文中的我和闰土在哭声中话别时的一段情景,学生们一本正经,演得很入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Visiting the Museum
- The Colour of Autumn
- 我是一个小哥哥I am an elder brother
- My Winter Holiday
- Fall
- Last Sunday(上个星期天)
- A diary of My Birthday
- What is family (什么是家庭)
- A Job
- If I Have One Thousand Dollars
- My Classroom
- MY HAPPY WEEKEND
- My fathers Day
- My Rabbits(我的小兔子)
- Shopping in Xia Jiu Road(在夏九路购物)
- 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应重视礼仪教育
- 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 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工作的思考
- 骨干院校行政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 高三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 主持人对品牌节目形成的作用
-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策略
- 职教名师的个人特质
- 如何让“中国梦”在理工院校社团中大放光彩
- 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中职学校班主任如何把握教育学生的度
- 农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路
- 落花生
- 古井
- 长城
- 趵突泉
- 娥眉道上
- 登山
- 倔强的小红军
- 圆明园的毁灭
- 人类的老师
- 猫
- 记金华的双龙洞
- 雪猴
- 山雨
- 丑菊
- 普罗米修斯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