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抓住人物描写示范点,进行读写结合──《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接着,我引导到闰土说的四件稀奇事,从四件事情中再次感受到闰土的形象。这时,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勇敢机智”的闰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都是闰土独特的生活经历,正因为有了这样与“我”不同的生活经历,才会有他独特的外貌。说明人物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有时是会体现在人物的外貌上的。
这时我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以及生活经历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把课文中“我”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我”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
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
- 日记三则
- 我珍藏的一张照片
- “个个大——赶上她!”
- 母亲
- 幸福的家庭
- 小象的名片
- 国庆庆祝会
- 小水滴与大海
- 雪趣
- 一个有趣的发现
- 除夕之夜
- 团结就是力量
- 给骆嘉平的一封信
- 2030年的一天
- 关于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
-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 浅析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 关于格言在账簿书写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 试论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 浅谈建设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考
- 试论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 试论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浅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人文化
- 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Photoshop教学研究
- 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探析
- 试论就业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的道德文化建设
- 试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
- 试论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训练方法探析
-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
-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也》语言辨析
- 孟子名言
-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
-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