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珍视鲜活的生成资源──《少年闰土》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珍视鲜活的生成资源──《少年闰土》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案例背景】

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节选下来的。当时的“我”是一位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本文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在课堂上,我把这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第二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我用实物给他们演示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还运用课件播放了月夜少年看瓜刺猹的情景。学完后让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质疑问难。学生学习兴趣极高,提出了不少问题,如“‘如许’、‘伶俐’是什么意思?”“西瓜有怎样危险的经历……”,这些问题通过师生交流,特别是生生互动,都得到了满意的解答。这时我根据教学预设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案例纪实】

师:“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呢?同学们……

生(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发现了文中的一处错误。本文第6自然段中这样写:“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贝……”这句中四个动物名称之间应该用顿号。以前我们经常做这样的加标点符号的题目,如“我在动物园看见了马、狮子、老虎、熊猫、熊……”这些动物的名称之间是用顿号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看了一下文章前后的内容,觉得这个问题有一定价值,马上调整课前预设。)

师:蔡长增同学能积极思考、大胆提问非常棒!(学生们惊异地看着我)本文中的标点有没有用错呢?请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甲:老师,我认为书本上的标点符号不可能用错!

(迷信书本。)

生乙:是啊!鲁迅先生写了许多作品,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肯定不会用错。

(崇拜专家。)

(许多学生点头表示赞许。)

生丙:文中第10自然段中“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词与词之间也是用逗号,没用顿号。

(学生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想让我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师(微笑地):请大家先读读原文中这两句,然后把它们换上顿号再读读。

(老师趁机板书这两组使用顿号、逗号的句子。)

1、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贝……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贝……

2、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请同学们分小组比较这两组句子,讨论一下它们的异同。

(学生按既定的分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教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10分钟后。)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两组句子。

生读。

生:他读得不对,两个句子他读得一模一样。

师(追问):应该怎么读呢?

生: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贝……(读得很慢,词与词之间停顿较长)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贝……(中间停顿很短)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呢?

生(小部分):非常好!

师:谁再来按同样的方法读第二组句子?

(一学生读得很好。)

生(举手回答):哦,我明白了,顿号停顿时间短,逗号停顿时间长。

师(相机诱导):在这儿,为什么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呢?请大家联系课文描述的当时的情景想一想。

(在我的启示下,学生们各抒己见。)

生甲:闰土是在一边回忆,一边给我说这些希奇的事,中间停顿时间长一些,所以用逗号。

生乙:文中的“我”从小生活在城里,很少出去,不了解这些动物,闰土怕“我”没听清楚,所以说得比较慢。

生丙:闰土是想让我记住这些动物,所以说得很慢。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挺深的,谈得很好,鲁迅先生在这儿用逗号,符合当时的情景。

【案例点评】

“课堂生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维,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老师课前无法预测的一种课堂现象。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生成”最具有学生生命活力和本质特色。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学生能充分自主,真情投入地以自身经验去解读课文。建构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矛盾落差,而这种落差正为培养思维,锻炼能力,获取新知找到了切入口。

《少年闰土》一文我至少看过很多遍。说实在的,我根本上没有去推敲鲁迅先生写的的作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面对学生的质疑,当时我感到很突然。于是我首先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接着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开放场,它不应受教师事先主观设计所框定。”(周一贯先生语)更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体验。这也是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之所在。

在真实而又开放的课堂里,“生疑”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根本的中国。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有提高。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巧妙地将学生的“疑”与课前的“预设”结合起来,现场捕捉,生发灵感,让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抒发情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还原课堂学习的本来面目。

同时,生成的课堂也有利于教师本人的成长。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使教师得到更多的锻炼,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开学了,我们笑了
观察
假如我是科学家
观察豆子
我的蝈蝈将军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养蚕
可爱的小猫
颐和园导游词
胜似亲人
时间都去哪了
黄山导游词
因为选择不同
再逢中秋
学术会议通知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民航会议议程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记录介绍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会议记录范例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会议记录的功能与误区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群塔防碰撞方案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燕子飞回来了》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天》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