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巧设悬念适度延伸──《少年闰土》教学一得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而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它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如何引导学生去完整地阅读《故乡》,体会《故乡》真正的思想呢?本人在教完《少年闰土》一课时,是这样结课的:
师:少年时代的闰土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年过去了,“我”又和闰土见面了,你们能想象得出这时的闰土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后发言。)
生1:我想那时候的闰土该是黑黑的脸,身体高大健壮,头戴一顶旧毡帽,显得很酷。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他长年累月在外边劳动,风吹日晒,皮肤肯定是黝黑黝黑的,加上经常干体力活,所以他的身体一定很强壮,显得很酷。
生2:我想,三十年以后,闰土那紫色的圆满脸一定变成红润润的了,也不那么害羞了,见到人总是打招呼,日子也过得不错。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呢?
生2:因为他家种的西瓜非常好吃,他子承父业,成了一个种瓜专业户,肯定攒了不少钱。(学生笑。)
生3:我想,到那时闰土已是一个成熟稳重的男子汉,他还是那样知识丰富,肯定还会讲非常精彩的见闻给“我”听。
……
师:大家想得都很好,但是,大家请看:(教师出示中年闰土图像,同时配乐朗读中年闰土肖像描写的那段话。)
(学生听着朗读,看着中年闰土那一脸憔悴、懦弱、麻木时,孩子们一片哗然。有的学生甚至喃喃自语道: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这就是那个曾经见多识广、充满活力的闰土吗?……)
师:同学们,也许大家都感到惊讶,但这的确是三十年后“我”所见到的闰土的样子。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大家仔细去阅读鲁导先生的作品《故乡》,你就会从中寻找到答案。
【教学反思】
一节课只是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一小部分,把一节课的结尾作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中国,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的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迁移。这里,教师先让学生想象中年闰土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这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使得这兴趣自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能巧设悬念,给学生留下一颗悬念的种子,学生的学习意识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此课例是课虽尽而学未尽。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惟一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用课外书籍中获得的知识来巩固课堂所学,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此课例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由课内向课外适度延伸,激励学生阅读探究,真正地体现了“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阅读面”的大语文教育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第一次
- 难忘的第一次
- 第一次尝试
- 手指
- “端午”的名称奥秘
- 假文盲
-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 由《假文盲》联想到的
- 五个手指头
- 难忘的第一次
- 巧写对联的书法家
- 第一次骑单车
- 模仿《手指》
- 第一次做饭
-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 探析关于高等教育教材多样化与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思考
- 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 探析中学英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 探析加强农村初中英语学科人文教育的行动研究
- 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藏书地域特色论——兼议建立地区文献库
- 试论如何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 陕西地方文献资源调查浅议
- 略论民族文献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
- 探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弹唱综合能力的培养
-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 利用地方文献宣扬祖国文化的体会
- 试论《教育学》课程网络案例教学的思考
- 地方文献的新发展——市地情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试论大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课中体裁教学法
-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谚语
- 《找春天》说课设计之一
- 《找春天》教学有感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是这样来的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姑娘又来了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雨后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走来了
- 《找春天》 课外日记:春天来了
- 《找春天》 课外日记:学生日记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天在哪里
- 《找春天》教案3
-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字成语
-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