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7
《少年闰土》听课后反思
今天又一次聆听了特级教师熊老师的精彩教学,虽然是课堂实录,但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主要是这样几点:
一、情趣盎然,“爱”由境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熊老师教学时,在较为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全身心投入的朗读去感受和体验课文的优美意境,并从中充分感悟作品中人物的天真可爱、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等特点。这样,学生既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课堂学习,又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成了形象的表情、声音、身姿运动,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更是整体的语文素养。
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应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着力营造为学生喜爱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在情趣盎然的学习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二、追求“诵读”,字句关情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洋溢着浓郁的儿童情趣,加之文章有许多儿童化的语言,能带给学生许多美的享受。如何让学生理解美,体验美,并表达这种美呢?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熊老师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在栩栩如生的画面前,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学生的情感、思维之河缓缓流淌,师生的情感同作者、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相互沟通,相互交融。这里,熊老师并没有“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式的指令,也没有简单浅层的指导,有的只是在学生自我历练、蓄“情”待发的基础上,让其尽情发挥,这是学生兴致所至时的一种激情的喷发,是文本语言的创造性表达。其间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其主观情感移入文境,并步步深入到意境中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诵读”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创意表达,焕发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和理解教材”。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文本,挖掘文中蕴含着的“语言”,并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熊老师巧妙地利用课文省略了“我”的许多心理和对话的特点,抓住学生个性飞扬、兴致勃发的时机,引导他们打破常规,独辟蹊径,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大胆处理教材,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出文章的“空白点”,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使其亲历了创造文本的个性化学习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次良机,同时也是开发学生独特视角和理解的有效手段。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并创造性地学习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
- 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对老师说,教师节快乐
- 师恩难忘
- 师恩难忘
- 感谢老师
- 老师您好
- 感恩校园,感恩老师
- 温馨的爱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温暖
- 致老师的一封信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略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扮演
- 试论班主任教师的能力品质
- “思想课”三步教学结构初探
- 创新教育专题研究
- 美国远程教育的前车之鉴
- 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 美育的职能及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 西方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试论活动课的目标
-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 试论我国教育经费问题的症结与对策
- 抓好教学、管理、展示环节,推进我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 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活起来了──教《少年闰土》有感
- 将叩问进行到底──听特级教师卢雁红老师上《少年闰土》
- 如何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拜读《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后的反思
- 设计的开放性带来的一点思考──《少年闰土》听课有感
- 珍视鲜活的生成资源──《少年闰土》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 《少年闰土》一文第四段的课堂教学
- 《少年闰土》读写训练一得
- 进行朗读训练的几点体会──《少年闰土》朗读教学谈
- 巧设悬念适度延伸──《少年闰土》教学一得
- 品读感悟 落实重点 体验情感──《少年闰土》教学重难点突破
- 教学要因学生变化而变化──教《少年闰土》有感
- 感受诗化的提问──评《少年闰土》
- 《少年闰土》听课后反思
- 你向往闰土的生活吗?──《少年闰土》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