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学生甲:“我在登黄山时遇到一位挑山工。”
“他长得什么样子呢?”我饶有兴趣地问。
“这位挑山工大约五十来岁,脸黑黝黝的,皮肤特别粗糙,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肩上的重物把他的腰都压弯了……”
“你有一双慧眼,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饱经风霜的含义了。还有谁想说说?”
学生乙:“我家对门有个修车铺,修车的是个老爷爷。老爷爷两鬓斑白,一张古铜色的脸,颧骨高高突起,额头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到冬天,他的厚嘴唇上常会裂开几个口子。每次见到我,他总会微笑着和我打招呼。”
“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我赞许地朝他点点头。
也许受到刚才两个同学的启发,其他同学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我的伯父工作特别辛苦,所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许多。由于长期在海上捕鱼,他的脸被海风吹得又黑又粗糙,像没有上釉的陶器。”
又一个学生说:“我的奶奶是个农民,头发全白了,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青筋暴绽的手上布满了老茧。”
……
学生的话匣子一打开,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源源不断啊!我欣喜地对学生说:“你们真棒,刚才的讨论就是对‘饱经风霜’最好的诠释。你们想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学生兴致盎然,欣然提笔,埋头写了起来……
【反思】
在这堂课上,如果当时老师只是把“饱经风霜”的含义直接地解释给学生听,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但不一定能深刻领悟到它的含义,并进而灵活运用它。再说,平时学生作文,一是常为没有写作材料发愁,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写出来的文章假话、空话、套话比较多,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面对此情此景,我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一个成语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这样做,不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让学生通过听、想、说、议的过程,把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公共汽车上
- 国庆节
- 未来的书
- 捉蟹
- 宁波的服装节
- 蚂蚁与蚯蚓的“悬案”
- 我虚惊一场
- 电脑打水印
-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学捏饺子皮
- 不该发的脾气
- 一位医生与“非典”的对话
- 家乡变了
- 可爱的“小猪倌”
- 流行的乐趣
- 试论成人学习的SWOT分析及其成人教育应对策略
- 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
-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政策执行失真及其矫治
- 简论对瑞士高职教育特点的分析与借鉴
- 对于成人高教的转型发展与创新型教师关系探略
- 关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策略
- 试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 关于定量分析法在高职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 关于政策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 试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与形态
-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关于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
- 关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
- 关于新时期高职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 厘清与超越:析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
- 《孔雀东南飞》中“区区”释义管见
- 《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再探
-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
-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 汉代儒术统治下的一幕悲剧──我看焦、刘爱情之归宿
- 换个方法读《孔雀东南飞》
- 也谈《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与黄岳洲先生商榷
- “恨恨那可论”中的“恨”是“愤恨”吗
-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补释
- 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效果
- 《孔雀东南飞》中“相”的用法
-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自”
- “结发”注释质疑
- 结构缜密蕴涵深刻──《孔雀东南飞》赏析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