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6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谈
课堂上突出体现“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定教
课堂上,我让学生把预习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去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增强了主体责任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以人为本,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1、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本堂课的许多地方我都放给了学生,如初步感知课文学生质疑后,放手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提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再如学习“谈 《水浒传》”这部分让学生默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争辩讨论的功效,让学生积极参与:
这堂课中,我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一次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学习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论辨析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
让学生唱主角,并不意味着放纵自流,相反,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堂课中,我抓住课题,巧设悬念:既然我叫他伯父,又问什么叫他先生呢?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以读为本,重朗读、重感悟
强化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体现。这堂课,我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特别重视朗读的训练。首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朗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如学习“人们对鲁迅无限崇敬和爱戴”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生朗读,师范度读,学生再练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第三朗读的形式活泼多样,指名读、师范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总之,让学生唱主角,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使学生全员参与,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我这节课给我最大启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要找妈妈
- 垃圾桶
- 宣汉亮起来了
- 江山亮起来了
- 传话游戏
- 整理书包
- 樟香
- 太奶奶过生日
- 我的好朋友
- 捉尾巴
- 学打羽毛球
- 练舞蹈
- 明星同学的签名
- 雨后的树木
- 我运动我健康
- 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
- 以真诚感动家长
- 快乐体育健康身心
- “家长驿站”里的精彩
- 让幼儿园教师一天只有21小时
- 关于举办第二届“我与幼教信息化”征文活动的通知
- 聆听童声解读童心
- 幼儿园不该都是“娘子军”
- 别样礼物传真意
- 小芽芽变形记
- 打开孩子的心扉
- 在体验和探索中成长
- 我国将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 学前教育为了什么
- 过程意识与学前教育质量
- 10、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 10杨氏之子优秀教案一
- 改写:杨氏之子
- 阅读: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两则
- 晏子使楚预习指南
- 杨氏之子教学后记2
-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 10杨氏之子练习设计(附答案)
- 杨氏之子
- 晏子使楚教学建议
- 10杨氏之子优秀教案二
- 杨氏之子- 教案
- 晏子使楚教学设想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杨氏之子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