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围绕着学校“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高明老师展示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中小衔接的一堂语文课《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选自第七组课文。这组课文描写的都是“人与动物的亲密情感”。单元阅读提示中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在高老师的教学安排中,《老人与海鸥》起到对第七组课文进行总结和提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高老师简介了本课的学习目的,这是简洁而有效的。
在教学中,高老师从三维目标依次提出正确认读生字,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含义的能力,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老人对于海鸥的深厚感情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写作。因为课文有“老人对海鸥的关爱”“海鸥对老人的依恋”两条主线,高老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练习的同时,着重学习“老人对海鸥的关爱”这个部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和解读,从教学的实际表现上看,是相当有效的。
此外,高老师简化了教学中繁琐的提问,在认识老人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总领的问题“哪些地方看出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方面有充分的预设;另一方面,又抓住学生找到的如“老人把饼干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展开充分的生成,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感受那种老人与海鸥那种“浓浓的父子情”。通过学生的写作,我们发现学习的增量明显。
最后,高老师比较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无论是错别字的纠正,还是句子的朗读,都做到扎扎实实不走过场,通过“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利用一个回忆的过程展开想象,产生画面感,在语言文字上的训练还是非常扎实有效的。时间上的利用率也非常的高效,用有效性去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在想象力、概括力上有比较大的提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次难忘的经历
- 未来的火车
- 电
- 受伤以后
- 手工制作
- 七色花
- 罗汉鱼
- 漫画《父与子》——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 我的妹妹
- 伐木工人的故事
- 鬼屋
- 文具袋
- 罗汉鱼
- 喝了聪明液以后
-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 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 直接民主制分析及其启示——从雅典民主到卢梭的相关理论
- 影视广告中的情感体现
- 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内在关联性
- 影视剧作品中植入式广告的传播学视野
- 论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1)论文
- 以人权为核心度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 “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下)
- 金山游戏发力影视娱乐营销
- 关于行政救济制度的法律检讨
-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 论奥斯卡获奖电影《时时刻刻》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 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商业成功之探析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 《美丽的小路》教案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回声》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案
- 《詹天佑》教案
- 《匆匆》教案
-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看雪》教案
- 《画》教案
- 《松鼠和松果》课堂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