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杂谈
〖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给朗读方法〗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有助于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想象、鉴赏能力的发展。朗读训练是否扎实有效,是阅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
这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关键,读一个句子、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首先要求读得正确,用普通话读,读得清楚、响亮,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其次要求读得流利不重复;再次教给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如读《老人与海鸥》一文,老人介绍海鸥的内容,应读得亲切,充满喜爱之情;海鸥到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另一方面,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也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而使全体学生有效地掌握朗读方法。
〖“语文味儿”哪去了〗
在认真听了十四节课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达标课后,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上出语文味儿。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
回顾这次达标认定课堂,真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教师却很少。如某教师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时,学生找出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后,教师问“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松鼠怎么样?”学生答“可爱。”教师就让学生练习感情朗读,表现松鼠的可爱。教师此时已失去了一次品味语言的好机会。在学生答出松鼠可爱之后,只需追问一句“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松鼠可爱?”,学生即可抓住重点词品读,不仅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妙,还为学生感情朗读做好了铺垫。其实,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不难,只需教师抓住时机稍作引导,多追问几句“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为什么从这几个词语你能体会到”,就可以很自然地进行语言品味。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比较性阅读〗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在我校国家级科研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对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指引下,根据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教育方法,着眼发展创新》,我面向全体学生,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形成不同的语文特长和综合的语文能力,开展了扎实有序的语文教学活动。下面就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此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松鼠》与《跑进家来的松鼠》,同写动物松鼠,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松鼠》采用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而《跑进家来的松鼠》则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表现了松鼠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同样达到目的。再如《穷人》和《少年闰土》都是小说,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100世纪之游
- 勤学好问,报效祖国
- 放风筝
- 金鱼“谋杀案”
- 让我们的热血沸腾
- 梦
- 我的铅笔盒
- 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
- 秋景
- 新龟兔赛跑
- 唉
- 我学会了钓鱼
- 我的地球仪
- 小飞机飞起来了
- 抓蜻蜓
- 在工业区内应建设背压机组热电站-综合新能源论文(1)
- 真空相变散热器-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坚持改革方向加快输配分开-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发展焦化煤气发电 推进节能优先-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关于大小电网关系问题-综合新能源论文(1)
- 打破“弹性系数”的迷信-电力适度超前新注-综合新能源论文
- 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与新工业体系重构-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冰电池联合循环-冷电融错系统-综合新能源论文
- 室内、室外环境的测定-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发展城市能源合作社 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综合新能源论文(1)
- 从两次市场分析看解决缺电的途径-综合新能源论文(1)
- 探询电荒病灶-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分布式能源系统中板壳式换热器的应用-综合新能源论文(1)
- 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与市场潜力-综合新能源论文(1)
- 新技术突破-电力改革的关键-综合新能源论文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课后思──《我们的民族小学》
- 《称赞》教学设计
- 《假如》探究活动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探究活动